当前位置: 首页 >> 申报材料 >> 正文
申报材料
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26 查看:

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

建设 方 案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四年二月



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

一、湖北建设职业教集团概况

二、牵头院校概况

三、主要参与院校概况

四、特色与优势

第二部分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重点企业发展概况

三、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概况

四、当前行业(产业)人才培养概况

五、问题与不足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第四部分 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七、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第五部分 实施进度及经费预算

一、实施进度

二、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三、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四、资金投入预算表

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经费保障

四、制度保

第七部分 预期效益

一、服务湖北省建筑业科学优质发展

二、持续深化湖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三、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与影响力

附件一:关于成立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请示

附件二:省教育厅关于同意组建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通知

附件三: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附件四:企业、学校共建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协议书



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方案

《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作为湖北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到2015年末湖北建筑业总产值跨越7000亿元,年均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增加值占全省GDP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38万元/人,年均增长8%;实现利税400亿元,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2%以上。为实现发展目标,促进建筑业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设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的通知》(鄂教职成〔201216号)精神,由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联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湖北工业建筑学校等职业院校,以及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建集团”)、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天衡”)、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以下简称“东湖磨山管理处”)等长期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建设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项目,重点服务湖北建筑业的发展。

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是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及园林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为龙头,联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鄂州职业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湖北工业建筑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带动共建院校协同发展。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积极创新实践,用三年时间建成省内知名、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


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

一、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概况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支持下,由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42家省内外职业院校、企业单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协会组织等组成的建设类职教集团。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建设行业,以契约为保证,以校企双赢为基本目的,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依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由相关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具有多元性、联合性、互利性的专业联合体。

集团实行理事会制,各单位各施其责,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生源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成果转化链、继续教育链,促进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搭建平台,引入资源,形成合作各方互利、共赢局面;制订政策,落实措施,与有关合作方共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提供服务,促进合作,以合作项目与政府购买服务等推动职业教育办学单位内涵建设与就业培训发展;明确重点,拓展服务,加强对建设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2)办学机构:提供资源,为集团内的职业教育办学机构的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中高职”“专升本”贯通延伸、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企业的用工需求提供培训课程和培训服务;分析就业的社会现状及技能型人才的市场定位,促进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用工和求职信息共享;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在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3)企业: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实习、实训条件,为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工学交替”,提高就业率,提供服务和支撑;切实承担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责任;参与集团的建设,不断拓展集团发展领域;与合作各方共同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4)职业培训机构:组织企业与办学单位合作,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企业职工培训等提供各类服务;收集并发布企业的用人信息;组织企业与集团各成员单位间的联谊,切实发挥对企业与职业教育办学单位等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5)科研机构:为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支撑;为集团建设提供理论、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支撑;为湖北建设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集团的目标是:(1)推进校企合作。通过集团的组建,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更紧密地联合,共享教育培训条件、实训岗位和教育培训师资等资源,形成校企双方人才资源优化和集聚机制;增强集团凝聚力,寻找更多的企业“关注点”,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拓展。集团内高职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和公共服务职能。(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途径优化。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促进集团内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良性发展。(4)推进学生不断发展能力和就业素质全面提高。在集团内建立各院校的衔接、沟通和合作交流机制,实现高职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终身教育”的需要;建立集团内行业企业优先选择优秀学生制度,构建就业信息网,优化学生就业环境,搭设“中高职”、“专升本”教育互通立交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二、牵头院校概况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唯一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是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隶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占地面积588亩,建筑总面积25.6万平方米,固定总资产3.22亿元;学院拥有1个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9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6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建有2.6万平方米的图书信息中心,馆藏图书46.58万册。

学院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34个建设类高职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监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以土建施工专业为龙头,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体,以管理、艺术、物流、信息等多专业交叉渗透,稳步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副高以上职称130余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80%,其中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的教师达87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3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2人,楚天技能名师10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坚持“强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面向就业强技能”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先后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山河集团等34家单位组建校企合作董事会;2009年,又成立了由任玉岭、叶汝求等2名国务院参事,赵梓森、曹文宣、刘经南、朱英国、张锦秋等5名两院院士领衔组成的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2013年牵头成立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合作开办了“国际工程管理”班;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期与100多家企业联系紧密并探索“订单”培养,开办有“天衡班”、“辉创班”、“九州通班”、“京东班”等订单班。近几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持证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全国土建类教指委及同类高职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为促进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南分会会长单位、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湖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省级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三、主要参与院校概况

(一)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历经40年的建设和发展,整体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居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440余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亿多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1.6亿元,拥有53个校内实训基地(中心)、211个实验实训室、355个校外实训基地,藏书120万余册。副高以上职称29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项津贴7人,常年聘用外教15人,楚天技能名师11人。学校现有73个专业,其中,国家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校级品牌专业15个。

学校发起并牵头成立了湖北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旅游三个职业教育集团,与3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400多名校友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学习和工作。近年来学校还先后接待了1000多所 (次) 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来校学习交流,较好地发挥了教育功能和示范效应。

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高职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高职专委会会长单位、湖北省高职招生研究会会长单位;是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基地、国家高技能人培养示范基地;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新中国60年湖北最具影响力品牌、2010年科教中国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院校;是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百业状元、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二)鄂州职业大学

鄂州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湖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院校、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

校园占地1598亩,建筑总面积41.3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67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5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5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年均聘请兼职教师300多名,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5%,建成2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设置了12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设有46个专业(70个专业方向),建有5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湖北省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专业;8门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46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和留学生教育。

学校自创办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十分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

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是面向建设行业以普通职业教育为主、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函授教育并举的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建设系统教育先进集体”、“襄阳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始建于1978年,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占地面积83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学校拥有建材、力学、土工等实验实训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齐全。学校开设有16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与神龙动漫公司合作开设建筑动漫制作特色专业,与北京ATA公司合作开展了高级软件开发(3G智能手机应用)和高级软件开发(.NET方向)微软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在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是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职业培训机构。多年来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建筑行业建造师培训、“八大员”岗位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特殊工种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接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5000人以上,成为鄂西北地区建设行业重点职业培训机构。

四、特色与优势

(一)以湖北支柱产业为服务对象,产业优势明显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业产业规模大步迈上新台阶,已经发展成为我省经济社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2010年,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4200亿元、95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2.5倍,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6%19%,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对全省GDP的贡献份额始终保持在6%以上。2012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865亿元,领跑中部,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我省建筑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湖北建筑业、打造建筑强省”的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为动力,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抓手,以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扶优壮强、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支撑,以提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为落脚点,奋力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跨越。2015年末,建筑业总产值跨越7000亿元,年均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增加值占全省GDP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38万元/人,年均增长8%;实现利税400亿元,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2%以上。

湖北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既对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品牌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建设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有着明显的产业优势。

(二)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依托,行业特色鲜明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我省建筑业,坚持改革兴业、市场兴业、科技兴业、质量兴业,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的目标。为打造建筑强省提供技术、智力支持,由湖北省住建厅主导,组建了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湖北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任职教集团名誉理事长,湖北省建筑业协会、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湖北省市政工程协会、湖北省风景园林协会为顾问单位,湖北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为监事单位,中央在汉特大型企业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华元、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和武汉市特大型企业武建集团董事长吴建军任顾问,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湖北建设职教集团的成立实现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部门指导、企业引导、学校主体,深化了校企合作,提升了校企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与职教品牌建设的企业都是湖北建设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中建三局是中央在鄂龙头企业,在国内建筑市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建集团是湖北省大型建筑骨干企业,广东天衡公司是专业优势企业,东湖磨山管理处是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示范点,都是湖北建设领域实力强劲、在全国乃至境外影响巨大的单位。这些企业长期与学院合作,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职教品牌成员间以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展联合办学,一方面成员学校和企业的职教部门可以共建、共享实训(习)基地,降低成员单位硬件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根据集团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共同制订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建筑企业主动提供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场所,加大订单培养力度,使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实现了学校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资源的共同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职教联合教育办学体。

(三)以开办建设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为主体,专业特色突出

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共建学校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均来自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都是湖北省开办有建设类专业的办学强校,办学历史悠久,拥有相应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就业推荐渠道,社会声誉良好,毕业生广泛获得社会的好评。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专业特色突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3个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监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我省建设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首创了以大跨度空间为基础,以建筑物全真实体模型为背景的全真模拟实训基地,成为在汉开设建筑类专业的部分高校学生实习的实训基地,并成为全国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学校实施的“影子工程”、“导师制”对众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学院建设了《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对同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学院参与制定的住建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文件。学院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主持及参与制定了6个全国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及培训教材,牵头及参与制定了7个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专业教育标准,主持制定了湖北省建设行业12个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及考试题库建设,是引导行业、企业、院校规范的重要文件,也是各院校课程开发的依据。学院主持住建部项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和“建设类高职专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课题,参与学校90余所,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引领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改革。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鄂州职业大学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特色鲜明,成果丰硕。

职教品牌成员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集聚优势,推进校际全面地、深度地合作,共同探索建设类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行业发展概况

(一)建筑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其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生产和服务内容,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安装,建筑构配件生产,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与建筑相关的技术、管理、商务咨询和中介服务等活动,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程度高。200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上升期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型,基本建设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投资额进一步扩张,带给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2012年,我国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439.72亿元,同比增长22.10%;建筑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5.6亿元,同比增长24.56%;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3.53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6.2%20124季度,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4.4120.6,较3季度分别回升0.53.2个百分点。

据预测,2011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二)湖北省建筑业快速发展

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集散功能、服务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和创新中心功能,复兴大武汉。这给湖北建筑业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湖北建筑业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形态。我省建筑业总产值继2007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10.8亿元之后,连续跨过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台阶,2011年实现5617亿元,跃居中部第一、排名全国第七位;2012年达到6865亿元,在全国位次进一步提升,跃升至第四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山东,继续成为稳定提升全省经济总量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湖北建筑业以每年千亿元的产值在递增,年均增幅26%,对全省GDP的贡献份额始终保持在6%以上,特别是黄冈、孝感、武汉新洲等地把建筑业当作本地最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成为当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建筑业也成为很多地方农村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量建筑企业家积极回家乡投资兴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带动家乡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二是有效带动众多行业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与建材、冶金、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电子、交通、环卫、电力、供水等众多个行业密切相关,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社会消费、调整消费结构、加速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三是广泛吸纳劳动就业。目前,全省建筑业企业共有8000多家,固定从业人员由2007130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230多万人,接纳了农村近1/3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在缩小城乡差距、反哺农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建筑业是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房屋住宅、工业和市政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支撑城市发展、维护城市运行、提升城市品位形象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全省建筑业累计建成工农业、交通、水利、文教、科技、军工等建设项目数万个,先后高质量完成了长江第一隧道、琴台大剧院、武汉火车站、天兴洲大桥、武汉城市轻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的大型建设工程,为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建筑业的发展必将在推进城镇化、繁荣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魅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充当社会抢险救灾中坚力量。建筑业是我省抢险救灾的先锋力量、中坚力量,在我省历次的抗洪抢险、抗雨雪冰冻灾害中、在各类抗震救灾中,以中建三局、武建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率先而出,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先锋队作用。比如,在汶川地震后我省建筑企业组成抢险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险,在我省对口支援四川汉源灾后重建中,我省建筑企业承建的116个项目提前完成了任务,创造了“湖北速度”;援建工程优质率位居援建省市的前列,创建了“湖北品牌”。六是积极推进公益事业发展。我省建筑企业充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高度重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受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其中以武汉新洲等地建筑企业为代表的大批热心慈善事业的优秀建筑企业,常年捐资助学、救贫扶老、兴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我省建筑业领域先后产生了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甘金华、湖北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喻友旺等典型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省市级劳动模范更是不胜枚举。

(三)湖北“建筑鄂军”响誉全国

近几年,我省建筑行业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重点培育特色品牌,大力支持总承包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以及钢结构、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园林古建等特色专业方向发展,提升专业企业产值在全行业中的比重。《湖北日报》曾专题报道了我省建筑业的“10大特色品牌”, 即“中国建筑领跑者”中建三局领军世界建筑“高、大、精、尖”;“中国建桥之都”武汉桥建技术世界一流;“中国建筑之乡”新洲建筑享誉全国;中国钢构市场生力军“湖北钢构集群”、全国建筑劳务品牌“孝感劳务”、“中国园林古建之乡”大冶古建、“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石首防水、“全省重点发展产业聚群”黄冈窑炉、“中国建筑装饰幕墙大王”凌云幕墙、“中国爆破优势品牌”湖北定向爆破等都叫响全国。

(四)行业发展推动职教品牌建设

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推进和我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湖北城镇化将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建筑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第一,湖北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两圈一带”核心战略以及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实现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规模的跨越,为我省建筑业发展提供重大契机。第二,国内建筑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产业投资进一步扩张,基本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出台的一批区域发展规划,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动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对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投入加大,居民住房需求扩大,民生工程大面积开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我省建筑业企业立足湖北、走向全国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第三,国际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热钱”持续流入新兴国家和快速发展的不发达地区,我省传统建筑市场——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工业、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巨大,为我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承包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因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湖北建筑业总产值跨越7000亿元,年均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突破 1500亿元,年均增长11%,增加值占全省GDP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38万元/人,年均增长8%;实现利税400亿元,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2%以上。企业发展指标提出,打造湖北建筑业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专、精、新、特”专业承包企业,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到2015 年,全省培育3-5家年产值过200亿元、5-8家年产值过100亿元、8-10家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优势企业,扶持2-4家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上市。

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对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学院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建职教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从政策、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建筑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湖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发挥建设行业背景优势,在湖北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联合42家省内外职业院校、企业单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协会组织等成立了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与各成员单位深度合作共建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

二、重点企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全球最大的建筑与地产开发商),是具有多功能、集团化经营的国有大型建筑安装骨干企业,拥有甲级设计院和多个省级技术中心。在中建系统率先发布全面管理体系文件,企业管理模式居国内领先水平。1993年经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一级工程总承包和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2002年核准为全国首批特级工程总承包资质。2004年,获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获住建部颁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新特级资质,率先成为全国唯一覆盖十大领域业务的房建企业。

中建三局以建筑安装为主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商品混凝土和新型建材生产、海外业务和高级装饰多业并举的产业板块。施工队伍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经营业务延伸到巴基斯坦、也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佛得角、阿联酋、加拿大、刚果(布)等国家。2012年,中建三局合同额达2304亿,营业收入达960亿。

中建三局创造了“231”业绩(两个“深圳速度”、3项顶尖工程、100个鲁班金像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被誉为“中国建筑排头兵”。企业综合实力多年排名中国建筑系统第一名,位列湖北百强企业第三名。113项工程荣获鲁班金像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单位之一,49项工程获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28项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9项工程获詹天佑奖,1007项工程创成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先后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教先进集体、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央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还获得“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全国建筑业AAA信用企业”、“全国工程建设先进企业”、“中国文化管理十佳单位”、“湖北省十大优秀企业文化品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爱心慈善奖”、“武汉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首届武汉最具影响力企业第一名等称号;局争先文化荣膺中国企业文化30年实践十大典范案例。中建三局现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项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16098人,高技能人才1568人。与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深入开展全面合作,取得良好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中建三局现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项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16098人,高技能人才1568人。与学院长期以来深入开展全面合作,取得良好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二)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省一级资质总承包集团公司,武汉市首批18家重点发展的企业集团,湖北省85家“巨人工程”,国家建设部重点扶持的33家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武汉建工富强置业有限公司具备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

武建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市政路桥、钢结构工程、机电安装、智能建筑、房屋开发、工程代建、BT项目等领域先后承建了黄鹤楼、瑞通广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新江汉大学、武汉市博物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龙王庙整治工程、武汉广电中心、琴台艺术中心、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等一大批“高、大、精、深”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完成施工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在江苏、安徽、海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陕西等外地市场全面突破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武建集团累计获得鲁班奖(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5项、中国钢结构工程金奖4项、中国市政工程金奖2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项,获湖北省工程质量楚天杯奖110多项、获武汉市工程质量黄鹤杯奖210多项。先后获得全国“十五”建筑业技术创新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创鲁班奖特别荣誉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首届武汉最具影响的十大创新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建筑施工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武建集团拥有湖北省建筑行业首家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获国家和省级工法52项,专利23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21项。公司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并有享受各级政府专项津贴的各类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多年里,学院与武建集团一起共同开办特色培训班,积极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开办了“武建班”,直接对口为企业培养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是甲级监理企业,是全国监理协会、广东省监理协会、湖北省监理协会会员、武汉市监理协会会员及常务理事单位。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广东天衡公司是技术密集服务型企业,下设广州、武汉两个管理中心和十个分公司,经营范围为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公路交通项目、机电设备安装项目、水利水电项目全过程监理业务,并提供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服务,包括大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的概算、预算、决算编制等业务。公司设有中心实验室,可承担土工、混凝土、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的试验与检测。经营区域分布广东、湖南、湖北、河南、甘肃、陕西、四川等省。

广东天衡公司所监理的工程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及部队各级主管单位嘉奖,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文明施工管理先进单位及行业AAA级信誉企业,并被广东省工商局连续十年授予“守合同重信用”监理企业。

2010年,学院广东天衡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成立“天衡班”,并设立10万元的“天衡奖学金”。学院每年定向提供工程监理专业学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选该班的学生与公司签订“预就业协议”并承担相关权利和义务,学院教师与公司工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双方共同考核认证,顶岗实习由企业作出安排,公司依照“预就业协议”安排学生就业,实现校企双赢。

(四)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直属的二级处级单位,主要负责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园林生产、庭园管理、商业服务、旅游经营等工作,现有职工5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

在管理处的精心管理下东湖磨山景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首批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管理处也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级“十大花卉节庆”奖,省、市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

学院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磨山管理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湖北建设职业教育品牌。

三、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概况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建筑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要求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建设行业从业人员队伍,要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熟悉市场规则、依法行政的管理干部;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实用技术,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技能劳动者。

在中组部、人社部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对未来十年我国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到2020年,建筑业技能劳动者需求量将达到3921.8万人,在国家19个大行业中,人才需求量仅次于制造业,占总需求的26.38%。若按国民经济细类对需求量排在前20位的行业进行预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排在第一位,到2020年需求量将达3312.6万人,占总需求的22%,需求量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规划中对高技能人才也进行了需求分析,到2020年,建筑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达875.5万人,在19个大行业中排名第二,占总需求的21%。按照细的行业来分,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仍然排在第一位,需求量722.8万人,占总需求的17%

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数据汇总表明,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根据学历分析,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5%,这一比例与全国比例相比较低,研究生以上在建筑业中只占0.28%,低于全国1.32%的平均水平。本科学历从业人员只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4.7%,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专科也如此。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占56%,高于全国38.28%的水平。从就业人员职称分析,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初级职称人员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从业人员技能等级分析,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比例与其他工业行业相比,拥有一定技能等级的人员数量也是很低。

根据《湖北省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草)》,“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建设行业年平均增长速度按10%、从业人员总数年平均增长速度按3%、专业人员比例按18%计算,可大体预测“十二五”末期我省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将超过250万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总人数将达到40万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底,全行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达40万人以上,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18%左右;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达到6: 4: 1;建筑业的主体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特大城市达到100%5个大城市达到90%30个中小城市达到70%,推动740个建制镇一线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建设行业企业关键岗位和特种作业的职业(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分别达到100%80%;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总量达到25万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操作人员关键岗位全部经培训后上岗作业。

因此,必须加大建筑施工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尽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当前行业(产业)人才培养概况

我国开设有土建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有522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有745所。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研究型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2012年,我国土建类院校本科生毕业生数103893人,招生人数153651,在校生人数564138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院校本科生毕业生数68151人,招生人数92896人,在校生人数339541人。

我国开设土建施工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579所、专业建筑设备类专业有271所、城镇规划与管理类专业有65所、工程管理类专业有606所。主要面向建筑行业一线培养建设、管理、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166499人,招生人数263326人,在校生人数668317人。

我国开设建筑类专业的中职院校1603所,主要面向建筑行业一线培养建设、管理、服务技能型人才。2012年,所有开设建筑类专业的中职院校毕业生数151540人,招生人数246534人,在校生人数587770人。

我省有100余所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开设建设类相关专业,根据近年来建设类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预测20132020年上述各类院校建设类相关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不足3万人。在所有的开设建设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中,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培训建设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最大,其中,毕业生数量达到3000 /年以上,培训数量15000/年以上,是我省培养培训建设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学校。尽管如此,仍不能满足建筑企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这种状况若不尽快改变,将成为湖北实现建筑强省的瓶颈,更不利于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推进和我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

我国特别是湖北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急需打造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培养培训更多更好地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建筑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问题与不足

1、开办建设类专业的学校不少,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专业重复度过高,与社会经济最新成果对接的创新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渠道的贯通遭遇瓶颈。

2、基本形成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但长效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优化。

3、基本形成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但需进一步整合资源,校企共同打造职教品牌。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立足于湖北省及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围绕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和经济转型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省教育厅关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设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的通知》(鄂教职成[2012]16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引领作用,联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湖北工业建筑学校等职业院校和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广东天衡公司、东湖磨山管理处等企业,坚持“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区经济建设;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立足建设行业,服务社会发展;立足施工现场,兼顾其它岗位”的办学定位,以土建施工类专业群建设为载体,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本地区建筑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能力,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影响力的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服务建筑行业企业为宗旨,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强化行业主导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创新互利共赢的合作体制机制,重点建设建筑工技术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等5个专业群。集中各方力量,建成湖北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筑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建筑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建筑业企业文化传播与创新基地,形成省内知名、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建设思路

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设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的通知》 的精神,按照“服务产业发展、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协同发展、依托职教集团”的建设原则,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为目的,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一体化的校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工程造价、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为龙头,联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鄂州职业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湖北工业建筑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共同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更好地为建筑业和湖北经济发展服务。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强化行业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建设主管部门的行业企业管理职能,建立以省住建厅主导的定期考核评价监督机制、行业企业管理部门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主持的检查引导监控机制、省建筑业相关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跟踪指导机制。落实职教集团相关决议、制度、协议的执行,对校企双方在支撑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派教师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检查监控;对职教集团秘书处、各专委会的工作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发布工作检查及评估监控工作简报;将行业协会与职教集团的工作进行对接统一,对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途径、社会服务资源等提供指导。

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扩大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规模,不断吸纳中高职院校和更多建筑业企业加入到集团,探索创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实现互利共赢。

完善校企合作的组织结构,优化责权明晰的组织体系,在已有职教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建筑工程技术类、建筑工程造价类、建筑设备安装类、建筑装饰工程类、建筑园林工程类等5个理事分会,增设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校友资源协作委员会,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多级开放式,立体化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办学主体的责权利,推进政府加大办学的支持力度,促进行业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成湖北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优化校企合作的机制,着眼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通过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形成以“四个合作”为重点的长效合作机制。以规范运行为目标,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完善集团的章程,围绕校企对话机制、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等,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多方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等,形成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形成符合建筑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现代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生产服务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探索建立信息化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建筑业企业职工在职培训提升技术能力,提供社会成员多样化继续教育途径,建成区域开放性、共享性、多功能的建筑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发挥学校文化创新的功能优势,研究提炼并传播弘扬以“鲁班精神”为核心的建筑企业文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利用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行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按照“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湖北建筑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全面发展规律,以建筑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岗位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校企合作共同重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与建筑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的5个核心专业(群)通过3年的建设期,建成8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开出版8门特色教材,完善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推动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满足开发的课程体系教学需要为原则,按照“源于现场、全真模拟、高度集成、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满足教学、培训、生产与技术研发、服务“四位一体”需要的实训条件建设为重点,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多形式合作,以“校中厂”、“厂中校”为主要形式,根据建设类专业实训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体现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成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起引领与示范作用的综合配套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对原有的具有教学培训功能的校内认知型实训基地进行智能改造升级,新增水电设备等认知型实训基地;与行业协会、施工企业合作新建湖北省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拓宽专项实训基地的教学、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采用现代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积极探索虚拟构造、虚拟工艺与仿真技术建设实训基地的方式,建设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扩展丰富深基坑实训基地的内涵,建成全真模拟与仿真深基坑施工作业与工程质量监测教学系统,将深基坑实训基地努力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园林工程等3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并将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努力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把“广东天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力争建成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以中建三局、武建集团等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为主要对象,再建22个稳定而优良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此为基础,与武建集团合作建设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职业特点的“武建职校”等3个“厂中校”。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建设期内,按照“重理念、建机制、优结构、强能力”的思路,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施人才强校工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使职教品牌建设专业“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同时打造职教品牌建设专业“双师”教学团队,使双师技能型教师在学院建设和发展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增长。建成由5名校内专业带头人、5名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6名“楚天技能名师”及若干优秀的专业骨干教师构成的与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相适应、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

以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多维度、整体性评价作为打造湖北建设职教品牌专业的杠杆,按照以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为目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客体多维度”建设思路,通过三年建设,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建立通畅的人才培养评价信息反馈网络,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围绕培养品牌专业及专业群技能人才,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原则,拓展监控主体,夯实监控平台,优化监控机制,创新监控方法,形成多维度、多视角的监控体系,为提高建筑工程品牌专业及专业群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以5个重点专业群建设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搭建开放的社会服务平台,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新技术的推广、与企业合作完善地方性行业技术规范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高职学院科研功能,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开展技术咨询、合作,积极参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企业进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工法研究与推广、相关标准编制等合作。

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社会培训能力。依托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建筑行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和湖北省住建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开展面向在校学生、面向行业从业人员、面向建筑业农民工的技能鉴定与培训。

加大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力度,研究并创新建筑企业文化、学校文化,促进湖北建设职教品牌文化的形成,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七)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通过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机构设置、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突出校园文化特色,为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建设提供组织上、文化上和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积极探索共建院校合作机制,实现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湖北工业建筑学校等共建院校之间实践教学条件、精品课程资源、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学生跨校学习、学分互认等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共建院校协同发展;探索与实践系统培养,与湖北工业建筑学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


第四部分 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内容

1.夯实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基础,为职教品牌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职教集团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建设主管部门的行业企业管理职能健全监督跟踪指导机制,进一步扩大规模,基于学院与各方利益诉求,优化完善责权明晰的组织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优化。

1)强化行业指导力度

充分利用建设主管部门的行业企业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监督跟踪指导机制。

①建立以省行业主管单位主导的定期考核评价监督机制。省住建厅定期组织听取工作汇报,掌握职教集团关于决议、制度、协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组织进行职教集团工作总结,提出工作改进意见,落实监督职能。

②建立行业企业管理部门主持的检查引导监控机制。聘请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任职教集团监事,根据职教集团管理制度,对校企双方在支撑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派教师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检查监控;对职教集团秘书处、各专委会的工作定期开展绩效评估;依托建筑业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工作检查及评估监控工作简报。

③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跟踪指导机制。将行业协会与职教集团的工作进行对接统一,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跟踪指导;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途径、社会服务资源等提供指导。

2)扩大集团规模

进一步推进由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工作,不断吸纳更多高职院校和建筑业企业加入集团,整合有效资源扩大集团规模。

3)优化职教集团组织体系

在已有职教集团理事会框架下,增设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双师资源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校友资源协作工作委员会。其中,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主要协调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制定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共同组织实习实训教学等事宜;双师资源建设委员会主要协调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师资培养等合作事宜;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共同制定年度招生计划和长远专业建设规划,确定订单培养计划,共同开展招生与就业工作,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社会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科技项目联合申报、横向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事宜;校友资源协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优秀校友资源的整理、协调、开发工作。

4)设立系级理事分会

职教品牌各专业所属教学系部,与集团内成员单位,以专业为纽带,在职教集团框架下构建建筑工程技术类、建筑工程造价类、建筑设备安装类、建筑装饰工程类、建筑园林工程类等5个理事分会,理事分会成员由专业群所在教学系部负责人、各专业带头人、行业协会、企业等相关人员组成,专业群所在教学系部主任担任理事分会负责人,见表4-1-1

4-1-1 专业群理事分会

序号

理事分会

相关专业

主要合作企业

1

建筑工程技术类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材物流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建工、广东天衡工程监理公司、新七建设集团

2

建筑工程造价类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

湖北天宇造价咨询公司

3

建筑设备安装类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

山河集团、浙江广厦建设集团、新八建设集团

4

建筑装饰工程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中建装饰集团东方装饰、湖北龙泰置业有限公司、武汉嘉禾装饰集团

5

建筑园林工程类

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

东湖磨山风景管理处、武汉珐雅园林

理事分会主要工作:

①制定计划,确定校企合作的项目及具体工作内容。根据集团理事会工作要求和工作计划,结合行业现状及特点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合作项目及合作形式,并将具体的工作内容落实到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指导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工作。

②跟踪调研,了解各校企合作项目的进行情况。理事分会各成员要跟踪调研各校企合作项目的进行情况,及时与各成员单位进行联络与沟通,协调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各合作项目顺利进行。

③总结交流,推进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理事分会每年召开2-3次会议,研究专业群发展规划,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组织各专业总结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师资培养、教育培训及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交流经验,拓展思维,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5)优化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以专业为单位,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骨干等校企双方8-10人。其中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骨干不少于二分之一。专业带头人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紧密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任副主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负责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根据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研究与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开发;协调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负责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训项目设计、实习安排、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等进行审定与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决策相应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提出处理与解决方案。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完成:调研、收集信息,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沟通论证,确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洽谈,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教师下企业锻炼、兼职教师聘用、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内容;每学期召开2-3次会议,集中研究校企共建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落实各类建设任务,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加强管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推动形成“四个合作”为重点的紧密型长效合作机制

着眼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层互通”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形成具有紧密特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构建校企合作“三层互通”运行机制

构建学院与企业、系部与项目、教师与技术人员层层互通的校企合作办学“三层”立体组织框架;建立企业骨干挂职系部副主任、企业技术骨干兼任专业带头人,校内专业带头人挂职项目副总工(副经理)、技术主管等职务的体制,深度融合,多层面全方位展开校企合作。

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落实“学院—企业”层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职教集团章程》规定,在已有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与集团成员企业、院校签订“双向协议”,落实“双主体”办学。定期组织行业、企业召开专题人才培养研讨会,根据企业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讨学院发展规划制定、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研究,宏观上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培养数量、培养途径、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协商企业投入设备和技术,与学院共同建设优良教学条件。

成立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站,落实“系部—项目”层面的紧密合作关系

系部与合作企业项目部共建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站,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根据项目施工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措施等;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完善校企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检查和考评全程参与机制,实现共同管理;落实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和专职教师与企业人员的互派交流制度。

成立校企合作技术咨询协作组,落实“教师—技术人员”层面的交流互动

各系部组织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11的协作工作组,定期进行交流与协作,进行施工现场技能培训,强化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水平,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咨询合作;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学院与专业教师对接,培训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形成稳定的兼职师资资源参与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建立校企合作对话机制

依据《职教集团章程》规定,每年定期召开湖北建设职教集团年会。听取企业对学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调整专业设置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了解企业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校企信息交流,为学院及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或进行专业改造、为学院制定招生计划提供信息。同时向合作企业介绍学院专业建设、技术研发等最新情况,及时发布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毕业生需求信息,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信息、员工培训需求信息等,并达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意向。

落实企业走访制度。通过组织院领导对企业、系部对项目、教师对技术人员各层次的企业走访调研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现实需求,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宣传学院办学与人才培养理念,实现校企无障碍对话。

建立校企信息化对话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校企多向互通的网络对话平台,实时交流对话,提高校企各类信息的沟通效率。

④开展校企联谊交流活动。通过丰富对话途径,与企业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文化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建立深厚的人文共识。

3)建立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多形式、多途径的探索校企利益共享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

人才共享机制。校企共建人才资源库,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建立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互挂机制。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参与学院办学决策,提供技术骨干参与或主持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联合推进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学院选派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各类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或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人才输送机制。学校引入行业企业技术与岗位标准、企业文化与生产规范,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培养的优秀学生优先输送职教集团内企业;校企共同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办企业“订单班”等,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实训基地共享机制。依据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按照“源于现场、全真模拟、高度集成”的建设理念,把学校的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建筑业企业的生产(培训)基地、学校的实训教学基地、面向建筑行业的“八大员”、“特种工”、“继教培训”等项目的培训中心及技能考核鉴定场所;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工学结合、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

④成果利益共享机制。学校自有的科研、技术专利成果优先转化应用于职教集团内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升级革新;企业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优先转化应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同时校企共同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以项目为纽带深化校企的产学研合作,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

4)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湖北建设职教集团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设立校企合作专项激励基金;建立校企合作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支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派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吸纳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聘任集团内各大企业知名专家为学校楚天技能名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每年承担专业发展动态和先进技术专题讲座,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设为专任教师考核、评聘、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5)建立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

职教集团理事会下设的各工作委员会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定期发布工作简报。报告各项决议、制度、协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理事会定期向各成员单位或各合作企业通报在合作解决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基础建设、学生就业等责任履行情况。职教集团监事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校企双方在支撑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派技术人员、吸纳学生就业、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

通过建立职教集团理事会年会制度和不定期的专项工作会议制度,及时总结经验,讨论计划并部署工作,从而形成校企合作改进完善机制。根据校企合作开展评估考核结果,适时调整组织构架、成员组成,从而改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行,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运转有效、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运行机制。

3.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体系,保障职教品牌的长效规范运行

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校企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等,形成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1)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

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联络沟通制度》、《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管理规定》、《企业订单培养管理办法》等,建立校企联系走访制度和信息联络员沟通制度,发挥企业技术资源优势,聘任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共同按企业要求规划专业发展、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参与教学、承担教研课题等任务。

2)完善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在完善原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重视校企“过程共管”,为工学结合规范有序地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重点建设专业与企业建立共享性人才库,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制定《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管理办法》,构建校企互通渠道,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和企业技术专家定期到学院承担教学任务的制度,在学院与企业之间实行交叉任职,多向交流,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长效机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严格兼职教师的选聘与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库,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以“校中厂”为建设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校内教学和校外培训有机融合;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为学生工学结合、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学生实习的成效。

4)健全多方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

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奖励基金,制定《校企合作贡献奖评选办法》、《校企合作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等激励制度,每年评选表彰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支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派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吸纳学生实习与就业、参加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等方面贡献突出的合作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持续开展选派教师深入企业的“百人计划”活动;完善《专业教师社会实践暂行办法》,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获取生产一线的宝贵教学资源,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研发服务;修制《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等,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良性互动的态势,保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5)建立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

创新评价方式,建立校企共同参与,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制度》,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新的依据,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4.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探索信息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1)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发挥其具有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与职教集团建筑业企业协同合作,整合建筑信息资源,使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为建筑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升职教品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2)探索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设与完善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实施校企合作的职教品牌专业课程建设论证、双师资源共享、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技术专家在线咨询顾问、校内校外实训资源共享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继教服务管理等内容。实现职教集团各方的信息实时对接和互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革新发展,创新校企合作的手段,形成惠及多个主体的新局面,提升职教品牌的运行效率及管理质量。

3)以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探索社会成员多样化继续教育途径,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职工培训体系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升职工的技术能力,努力建成区域开放性、共享性、多功能的建筑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

4)以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依托,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沿革为主线,研究提炼和传播弘扬以“鲁班精神”为核心的建筑业企业文化。

(二)推进方案

1、优化职教集团组织体系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人

时间

1

前期工作调研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开展工作调研,主要调研省内建筑业企业和开设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加强工作联系。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2

扩充集团成员

吸纳学校和企业3-5个为成员单位,制发邀请函、同意函等文件。

教务处

2014年下半年

3

成立5个工作委员会

成立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拟定委员会工作条例。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成立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拟定委员会工作条例。

人事处

2014年上半年

成立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拟定委员会工作条例。

招就办

2014年上半年

成立社会服务指导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拟定委员会工作条例。

科研处

2014年下上年

成立校友资源协作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拟定委员会工作条例。

继教院

2014年下上年

4

成立5个理事分会

成立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理事分会,拟定章程,召开成立大会。

建筑工程系

2014年下半年

成立建筑工程造价类专业理事分会,拟定章程,召开成立大会。

经济管理系

2014年下半年

成立建筑设备安装类专业理事分会,拟定章程,召开成立大会。

信息工程系

2014年下半年

成立建筑装饰工程类专业理事分会,拟定章程,召开成立大会。

环境艺术系

2014年下半年

成立建筑园林工程类专业理事分会,拟定章程,召开成立大会。

环境艺术系

2014年下半年

5

完善企业专家库

完善企业专家库,适时调整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

各专业带头人

每年

6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

明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定工作细则。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7

召开工作交流会议

每年至少召开2-3次工作交流会,制定会议文件。

各组织负责人

每年

2.推动形成以“四个合作”为重点的紧密型长效合作机制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人

时间

1

前期工作调研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院系开展相关工作的调研。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2

修订集团章程

进一步明确理事会的运行规则,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利,完善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3

实施校企合作对话

1、起草职教集团年度工作报告,制定会议文件,召开职教集团年会;

教务处

2014年下半年

2、组织各层次企业走访调研;

每年

3、建立校企信息化对话平台;

2014年上半年

4、每年组织校企联谊活动1-2次;

每年

4

构建“三层互通”组织框架

构建学院与企业、系部与项目、教师与技术人员层层互通的校企合作办学“三层”立体组织框架,完善各工作组织职能。

各工作组

2014年下半年

5

相关机制建设课题研究

开展紧密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形成科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科研处

2016年下半年

3.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时间

1

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

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办

2015年上半年

制订《校企联络沟通制度》

制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制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管理办法》

制订《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管理规定》

制订《企业订单培养管理办法》

2

完善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

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

教务处

2015年上半年

修订《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管理办法》

修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修订《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办法》

3

完善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制定《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互挂管理办法》

人事处

2014年下半年

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教务处(实训管理中心)

2014年下半年

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4

健全多方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贡献奖评选办法》

校企合作办

2015年上半年

制定《校企合作专项奖励基金管理办法》

完善《专业教师社会实践暂行办法》

人事处

2015年上半年

修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科研处

2014年下半年

修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修定《科研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

5

建立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制度》

招就办

2014年下半年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制度》

4.探索信息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时间

1

前期调研工作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院系开展相关工作的调研。

信息中心

2015年上半年

2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培训

组织校企双方人员参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培训学习。

人事处

2015年下半年

3

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开发

组织进行平台功能需求分析、研讨,形成建设方案;校企合作进行平台建设;平台试运行、反馈、完善。

校企合作办

信息中心

2016年下半年

4

研究提炼与弘扬传播 “鲁班精神”

开展以“鲁班精神”为核心的建筑业企业文化专项研究,形成科研成果,指导建筑业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培养工作。

院党办

2015年下半年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一)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完善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深化“全真模拟、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北建设职教集团为平台,与中建三局、山河集团、武建集团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分析,共同确定专业面向、人才培养规格,在“全真模拟”及真实现场情境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共同组织教学,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全真模拟、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工程造价专业(群)进一步完善 “螺旋递进、真题实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推行“现代新型学徒制”。根据市场用工需求与中建三局、山河集团、天宇造价咨询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实行联合招生和培养,和企业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联合制订培养计划、课程方案和实习实训流程,让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与实训基地,“以身示教”,“以技示教”,同时让学生定期到企业,融学生与员工与一体,以真实工作为载体,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学习特点,通过 “一帮一”、“一带多”学习方式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使其具备工程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2-2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完善“模块工艺、项目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工艺”是指在第一、二学年将建筑装饰施工生产的核心施工工艺分解成6个工艺模块,以“块”实现每一个分项装饰施工能力。“项目化”是指每一模块以装饰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以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为主线,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学习,在第三学年上学期,依托一个真实的项目,进行装饰方案二次设计,编制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装饰施工招投标模拟,形成分项能力的综合集成,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一个较复杂的单项工程综合训练;第三学年下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4-2-3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完善“项目导向、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目前湖北省园林行业的调研和园林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以及现4-2-4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阶段园林行业人才培养状况的了解,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会同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一起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订单”培养的学生引入企业的岗位工艺课程及企业岗前培训课程等进行专项训练。建立课堂、工作室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全面实施基于职业资格标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与企业合作,校内引入真实产品设备进行应用安装实训,校外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2)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建筑类专业特点,在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重点专业中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继承我国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经验,探索新型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学院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学院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和学院联合制订培养计划、课程方案和实习实训流程,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遴选优质企业,校企合作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特点,遴选出管理规范、经济效益较好,内部培训体系完备的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广东天衡监理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建立现代学徒班,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和履行义务。双方共同负责学生的招收,按计划提供培训场所和教育资源,共同教学,共同考核。

2)根据市场需求,校企共同确定学生的“学生”和“学徒”身份

现代学徒制班级的组建,以对口企业、行业及所属岗位群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基础,与合作企业签订用人和联合培养协议,发布招生计划,企业参与整个招生过程。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班级后,与企业签订合同,确定学生的学徒身份。学生在企业以学徒身份接受技能和岗位素养培训、参与生产、获得准工资。在学院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文化和专业教育。

3)配备学校和企业互认师资,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现代学徒制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工作遵循校企互认和共同指派教师的建设思路。一是从合作企业请进实践能力强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企业负责人,辅以教育理论的培训,使其承担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二是学院遴选现有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成为“师傅”后回校承担“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

4)以上课与上岗一体化理念进行教学组织

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建设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组织模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多学期分段式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积极推进分段式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学院根据企业岗位工种能力要求逐级递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三个阶段进行;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5)以课程与项目一体化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以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等核心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对接,以建筑工程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将岗位职业标准纳入课程内容,实施项目教学,企业制定培训课程,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课程开发的过程即是企业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企业项目的改进和创新即是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课程与项目一体化。

6)以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理念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依托湖北建设职教集团,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等规模企业合作,建立人才需求定期通报制度和职教集团内理事院校毕业生优先聘用制度,健全就业工作校企联动机制、招生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就业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就业与教学良性互动机制。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全部学习内容并达到要求,经企业考核合格,即可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生毕业后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实现毕业就业一体化。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依据教育部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职业学校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教务处制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等文件。

②制订开发工作手册

学院将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工作中。结合学院特色,组织由教务处、科研处、各系部、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学校教育专家一起制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手册》。系部结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手册,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理念、课程开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成要素。

③优化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期内,由教务处、各系部组织教师每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研讨,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更能跟进建筑技术发展的步伐,体现行业、企业改革的人才需求。在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2015年总结上一年度的不足,进一步优化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具有建筑类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

2.课程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主要面向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参照主要工作岗位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企业的生产进程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考核方式,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

1)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原则,按照建筑工程领域要求,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结合,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对象、工具使用、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形式、职业素质要求,遵循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校企合作构建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比重达到总学时的50%

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四部分组成。以公共基础课程为基础,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加强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专业平台课程为辅助,为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使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形成岗位能力;以拓展课程为延伸,构建方向课程模块,拓宽专业视野,为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提供其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打造职业迁移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3年的建设期,在“现代学徒制”思想的指导下,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的5个核心专业(群)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结合,建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设置实践课程,改进实践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组建由中建三局、武建集团等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学院教师组成的课题组,经学院科研课题立项、联合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3年建设,形成相应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人才培养中。

②优化原有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针对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要求和标准,确定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由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逐步递进深化,进行系统的训练,体现技能培养的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构建由系统的职业技能培养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由课程实验与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将实践教学内容、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融合,使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③完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建筑工程实训条件建设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统筹规划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对实训基地和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场所解决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和部分综合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学主要解决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技能训练。根据建筑企业施工进程合理调整教学进程和课程安排,真正实现“做中学”,将学生素质的培养融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提高职业岗位技能;同时通过讲座、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鲁班精神、诚信文化”的岗位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检查评估制度》、《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学的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

④提高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等网络平台的使用,确保学生实习信息准确可靠,方便师生在实习过程中交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促进教学及时有效指导,实现校企共享信息,高效管理学生实习。

⑤进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改革

按照实践技能考核突出能力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的原则,建立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由行业协会、企业、学院共同分解知识、能力的考核要素,确定理论考核和技能能力考核的权重。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导向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订《专业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体系》,编制《专业技能评价手册》,实现对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标准化专业技能评价,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全面考核。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现合作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对学生实训指导、标准制定、实训成绩考核的全程控制。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由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按照实践教学整体设计中的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和评价。

⑤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围绕专项实训、综合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由教学督导人员、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监控系统,保障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课程内容开发

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结合,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对象、工具使用、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形式、职业素质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相关职业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情境来承载,选取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有机组合,形成能力递进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能力螺旋上升。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标准和实训课程标准。以中建三局、武建集团、东湖磨山管理处为主要合作行业企业,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合作企业相关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与现场实施的岗位职责;将职业资格标准和建筑企业岗位职责纳入课程标准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要求;调研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设备、技术标准及每项技能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与基本素质,确定课程内容;“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编制8门突出职业能力和体现建筑工程建设先进技术、“双标融和”的课程标准。

3)优化专兼分工协作课程实施机制

专业基础性课程开发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校内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顶岗实习等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完成,保证课程建设质量。

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能工巧匠进课堂,在学生技能指导、现场实习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发挥专兼职教师的特长,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4)探索分阶段、多学期的教学组织模式

1)试行柔性化的分阶段、多学期教学

以真实的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教学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在“全真模拟”或真实工作情境里,在任务驱动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同时依据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试行柔性化的分阶段、多学期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制定实施性计划时,重点建设专业根据各学期课程的设置情况,选择部分学期采取分段式教学,即部分课程集中在前半学期完成,并安排在期中的考试周进行考试,部分课程集中在后半学期完成。允许少数课程全学期授课,这些课程安排在期末的考试周进行考试。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实现教学项目与施工项目一致性,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一致性,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课程教学时,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以及成果归档等环节组织教学,有针对性的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实现教学项目与施工项目同一,使学生获得与工作任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

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按“课堂与工地同一、教具与工具同一、学生与员工同一”的思路,利用学院和职教集团企业的资源,设计开发教学情境,加大聘请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力度,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或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将学生素质培养融入教学、生产进程中,在教学做中提高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构建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体系,实现企业施工与教学组织两个进程的融合。

5)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教学资源系统,打造信息共享、资源合理调配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服务于师生日常教学,并为相关产业领域在岗人员提高和更新技能,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需要提供服务,整体提升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在3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以核心课程为主的课程资源库、教学素材库、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的建设,并开发建设特色教材,构筑校企、校际共享型专业资源库。

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课件、自编教材、教学录像、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习题库、试题库等。

教学素材库:虚拟工艺开发、专业教学软件开发、工程案例、各种规范标准、施工录像等。

职业技能鉴定和岗位培训(试题库):钢筋工、模板工等相关工种技能鉴定考证题库,施工员、质量员等职业岗位培训题库。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东湖磨山风景区管理处、湖北工业建设学校等合作,由建设行业企业专家与中、高职教师一起共同开发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8种;校企共同编写建筑类专业综合训练的实训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指导教材2种。

6)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依托湖北建设职教集团,行业企业参与,对各专业整个教学运行实行动态管理、过程控制,确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评价要素、权重和考核形式,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包括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团队意识、职业素养在内的考核评价体系。

3年的建设期内,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的5个核心专业(群)按照建筑工程实际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创设、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思路,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安排不同的考核主体,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专业知识的考核以“双师”素质的教师为主,采用提问、答辩、笔试等方式;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职业素养的评价以专兼职教师为主,其中工种技能水平的评价以企业的能工巧匠为主,采用实际操作、成果评价等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成果考核为辅。团队意识的评价以学生为主,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

在湖北建设职教集团基础上,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方式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企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途径。

明确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筑类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通过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湖北省工业建设学校合作,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共同分析中高职培养的层次定位,合理确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形成建筑类专业中、高职的合理定位。

建设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中高职衔接的“双证书”教育。经过培训和技能考核,中职阶段主要获得中级工证书,和部分技术含金量较低的材料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获得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施工员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明晰中高职不同层次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探索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

(二)推进方案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序号

工作内容

验收成果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院级课题结题

2.论文研究成果

3.管理制度

201412

教务处、科研处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调研论证报告

2.专业人才培养总结报告及行业专家的论证报告

3.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中天建设第六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用人联合协议

4.推广、交流的档案资料

201512月前

教务处(建工系、经管系、环艺系、信工系、物流系)

3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1.文件

2.会议记录

201312月前

教务处

4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手册》

开发手册

201412月前

教务处

5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论证资料

3.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资料

201512

建工系、经管系、环艺系、信工系、物流系

2、课程建设

序号

工作内容

验收成果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1

人才需求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1312

教务处

建工系

经管系

环艺系

信工系

物流系

2

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表

2014.6

3

课程体系构建

4个核心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2014.12

4

完善课程标准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完善6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2门院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工程造价专业(群)完善5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2门院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群)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工程》和《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等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2门院精品资源共享课

4.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完善《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景观设计》等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园林植物栽培》等2门院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6.12

5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推进方案,相关制度和方法

2.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性材料

3.经验总结材料,讲座、公开课

4.分段式教学实施方案

5. 柔性化学分实施方案

2014.12

6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资源库建设方案;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主要建设:6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虚拟工艺网络软件1套;6套典型工程案例; 2套工程建设实例视频;3套建筑工程技术相关规范和标准。

3.工程造价专业(群)主要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开发5本特色教材

4.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群)主要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开发3本特色教材

5.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主要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开发3本特色教材

6.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主要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开发3本特色教材

2016.6

教务处

建工系

经管系

环艺系

信工系

物流系

7

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1.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方案、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2.以院级课题形式建立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论文

2015.6

教务处

督导室

8

完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

1.实践教学有关管理制度、文件

2.相关系部实训手册编制

3.系部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

4.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2014.12

教务处

建工系

经管系

环艺系

信工系

物流系

9

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14个核心专业(群)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2.实践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2015.6


3、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序号

工作内容

验收成果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1

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探索

1.以院级课题方式进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研究

2.相关研究论文

2014.6

教务处

科研处

2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制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6

建工系

经管系

环艺系

3

中高职衔接教材体系规划建设

中高职衔接教材

2016.6

建工系

经管系

环艺系

4

中高职衔接招生制度改革

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2014.6

环艺系

建工系

经管系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建设内容

1.认知型实训基地建设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设全真性构造实体和施工工艺展示模型,使之成为识图构造、施工工艺学习活的教科书,构建学生认知型实训模块。建筑实体模型具有真实反映各种材料、建筑构造与结构、主要施工工艺过程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快接触实际工程,了解施工工艺。建设智能设备系统模型,则能真实反映室内给排水系统、电气控制及照明系统、楼宇自动化安装调试系统的设备构造和管道工程施工真实情景,提升学生对设备工程的认知能力。

---与中建三局合作共建,实施对实体模型的智能改造升级。依据构造实体模型的教学环境需要,设置智能化演示系统,用图文形式展示重点细部的工艺做法、构造要求、验收要点,升级开发智能化自助学习解说系统,以便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参观、实训参考,提升自助学习效果。

---新建建筑电气实训室。主要展示传统继电控制、现代可编程控制,建筑电气控制、变频器控制的电气线路控制原理,让学生掌握多种自动控制方式、熟悉自动监控的过程和实现方法。

---新建建筑给排水实训室。包括建筑室内给水系统实体模型展示、排水系统实体模型展示、给排水设备展示等。建筑给排水实训主要完成给水管道及设备的对接与安装、排水管道及设备的对接与安装等,提升学生建筑设备工程的识图能力与工艺施工能力。

2.专项实训基地建设

以展示立体模型为依托,再现施工现场真实情景,按岗位职业标准要求的专项能力为目标,开发学生专项技能实训项目,构建典型专项实训基地。通过典型专项工程实训课程的开设,能更快掌握和运用知识,更快地掌握专项技能。在典型专项工程实训过程中,通过有机整合来扩展相关的实训项目,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已建成的专项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混合结构实训区、框架结构实训区、钢结构实训区、屋面防水工程实训区、深基坑实训区、建筑工种实训区等。在三年建设期内,新建施工质量检测、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与鉴定、建材仓储配送实训中心等专项实训室,扩展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拓宽社会服务的范围。

---新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实训室。在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支持下,通过与广东天衡公司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实训室。

---新建湖北省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学院提供场地,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中心)以捐建方式在校内新建湖北省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该基地建设完成后,主要承担全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理论、技能培训及考核,同时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新建建材仓储配送实训中心。与中建三局装饰公司合作共建,保证专业群建材物流专业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完成建材仓储配送实训教学任务。

3.综合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校内全真模拟综合实训基地,让学生体验从工程招投标、图纸深化、施工交底、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三大目标控制、竣工验收结算等全过程。学生分别履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并通过轮岗作业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以任务驱动、工艺过程为主线,建设全真模拟综合实训项目,构建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在建设期内通过采取技术支持、设备捐赠、行业协会帮扶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完善建筑工程技术全真模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建设、新建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等。

---完善综合实训项目部职场环境建设。在山河建设集团资金、技术支持下,按照实际施工现场项目部要求对校内综合实训项目部进行建设,建立真实的职场工作环境,配备与施工现场完全一致项目部管理机构,有文明施工现场所须一切标识和布置。根据项目部技术业务管理流程科学设置实训项目,除满足施工现场环境要求外,同时还要营造企业文化教学环境。

---新建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该实训室模拟从工程项目中标到工程竣工的施工管理业务的全过程,适合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等专业人员。通过工程项目实施的推演,在教室掌握施工现场四大目标管理业务全过程。配置计算机及相应工程资料管理软件,模拟资料管理的工作场景,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掌握工程资料的填写、整理、归档等工作内容。

4.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建设

与中建三局等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利用现代BIM建筑信息模型与仿真技术,直观展示的深基础、地下工程等施工工艺和过程,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与施工地点的一体化,真实与虚拟一体化,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施工环境,认识施工技术复杂性、施工高风险性,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逐步开发与完善在虚拟施工环境下的实训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实训学习效果。

通过三年建设,建成与深基坑实训基地配套的全真模拟与深基坑仿真施工作业教学系统;典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过程动画展示;特别重大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如吊装工程、钢结构工程等)推演与评价;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评价学习系统等。

5.建设国家级深基坑示范实训基地

与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合作,对现有的深基坑施工实训基地进行扩建、更新与改造,根据基础工程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满足全天候教学的需要。

完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应包括两部分,一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一步扩充构建能反映各类桩、地基基础构造与施工工艺的微缩模型,使之成为的活的教科书,提升学生桩基础工程的识图能力;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完善深基坑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采用现代BIM技术与虚拟构造、虚拟施工工艺,建成与深基坑实训基地配套的全真模拟与仿真深基坑施工作业教学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评价学习系统。制作动画展示深基坑施工周边复杂环境、各种桩成孔、成桩过程及鉴定、检测方法,模拟土方开挖后土体产生的应力变化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过程等,通过虚拟构造、虚拟施工过程、工艺展示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深基坑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湖北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力争成为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实训基地。

6.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依托湖北建设职教集团,探索“校中厂”建设。面向社会开放,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探索引入园林社会资本,改革实施园林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型股权分配制度。提高企业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鼓励基地积极开拓市场,增加服务项目与服务收入,实现校内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共赢目的。

1)联合园林企业,建设园林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

联合园林企业,学院提供场地和设施,企业提供技术,共同建立以苗木生产为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可以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师可与企业共同在实训基地开展新优园林植物的推广等方面的应用项目研究,并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外进行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等服务活动,从而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

园林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进行时令花卉和常规花卉灌木苗木生产,生产后的花卉苗木主要满足校园绿化用花和职教集团内部分企业用花,每年生产盆栽时令花卉约7000盆,苗木约20000株,产值约30万元;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承揽花艺设计等项目,每年承揽花艺设计项目至少4个。通过三年职教品牌的建设,将园林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2)组建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工作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为基础平台,以专兼教师为骨干,与中建三局、南方测绘仪器公司武汉分公司合作,成立“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工作室”,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施工技术咨询、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节能检测、技能培训等项目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院教学实训设备、人员等资源优势,对外承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引领,教师带领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三年建设,使对外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累计培训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人数达到200人次。

3)组建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

为了实现院外企业+院系产业+教师工作室产学合作平台,凭借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智力优势,依托职教集团造价咨询企业的资源,组建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这既突出学院职业教育特色、实行工学结合、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学生单项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又能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强化专业能力。

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将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老师及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制定相关激励制度;配备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资料等相应的硬件设施,参照企业工作环境,模拟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工作软环境,组建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面向社会承揽工程咨询任务。在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教师可以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可以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通过三年建设,使对外造价咨询服务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累计培训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人数达到100人次。

4)组建湖北建筑设计事务所

依托湖北省工业建筑设计院,充分利用环境艺术系专业教师优势,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吸收毕业班学生参与,对外开展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业务。通过真实项目的工程设计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服务能力。通过三年建设,使设计服务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累计培训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人数达到100人次。

7.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三年内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扩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效果和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依托职教集团立足湖北,面向中南地区,新增中铁大桥局等20个稳定优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一批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管的校外实训基地。

1)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引导作用,利用行业办学优势,搭建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开展施工企业接纳校外实习、实训激励政策课题研究,施工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参与职业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2)大力推进校外就业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带薪实习”的管理方式。学院与长期吸收毕业生较多的中建三局、武汉建工集团签订框架实习协议,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用人单位来校考核,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由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建立师徒学习关系,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2)积极推进“厂中校”建设

在就业量大,吸收毕业生较多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积极推进“厂中校”建设。探索和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按照“职场化和教学化相统一”原则,将教室建在企业项目部,将课堂建在施工现场,将教学回归到真实建筑施工生产中,探索实践教学、科研合作、师资互动、文化融通等实施途径,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深度对接;课堂与施工现场的深度对接;学生与员工的身份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的深度对接;学业考核与生产性的考核深度对接等五个对接。使“厂中校”真正成为学生实习实训培训的基地、专兼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实际工程案例共享基地、技术攻关合作基地及员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基地。

1)加强现有的“厂中校”的内涵建设

加强对广东天衡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用与运行管理,在现有“厂中校”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同补充教学设施,充实和完善实训基地教学功能,在基地生产(教学)场所的选择与布置、生产(教学)设备的配置、生产师傅(教学人员)的安排及生产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学业考核及工作业绩考核等方面共同谋划,制定较为完整地“厂中校”使用与运行管理手册;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2本厂中校教材;有计划设置4-5个施工项目部分校,试行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确保80名左右学生的工学交替教学和顶岗实习。

2)建设新“厂中校”

在总结广东天衡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厂中校”建设的经验上,加强与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武建集团等主流综合性施工企业的合作,企业提供场地、相应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同招生、与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共同组建培养施工员“厂中校”。

与东湖磨山风景管理处合作建设园艺工程实训“厂中校”。完善磨山风景管理处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室、食宿、环境安全等基本条件;建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过程控制及评价体系;将课堂设到园林工程生产一线,带领学生到磨山风景管理处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安排学生、教师等假期的实践;教师参入磨山风景管理处的规划建设和科研项目;取得“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良好效益,创建省级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

与湖北天宇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程造价教师实践基地。每年有计划的安排1-2名专业教师到天宇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相应造价咨询实践活动,与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造价咨询项目,以“厂中校”的形式进行合作,制订相应的制度与管理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实践能力,保证企业、教师及学校三方共赢。

充分发挥其它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训室;与鄂州职业大学联合建设莲花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指导湖北工业建筑学校建设建筑装饰展示实训室,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

8.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1)开展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课题研究

在职教品牌的建设期内,不断开展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制度、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开放性管理、实训基地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完成省级实训基地的研究课题2项以上,行业及部级课题1项以上。通过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课题研究,形成较为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编制完成各专业实训指导手册,形成一批实训教学管理文件。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特色实训教材,涵盖实训指导书、实训标准、施工图片录像、技能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等内容。在建设类高职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方面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2)健全实训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的管理,学院成立相对独立的实训管理中心,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和职教集团运作工作,以职教联盟成员之间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制订实训基地相应管理与运行制度,如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设备、财产使用管理制度、实训生产材料的成本管理制度、学生劳动保护制度、学生安全保险制度、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等。为实现学校与基地、基地与企业、基地与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等方面垫定良好基础。

3)完善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与水平,以适应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通过培养、引进、兼职等形式,逐步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技艺高超、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具有双师素质实训师资队伍。

不断优化实训师资的类别结构,使专兼职实训教师的比例达到11。通过引进、兼职等形式培养“楚天技能名师”6人,实训指导教师40人。逐步完善实训师资队伍聘用与竟升、淘汰机制。对于技术要求、操作工艺要求高的实训项目探索在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训实施“双师制”。建立实训教师到企业定期轮训制度,保证一年到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0学时。不断加强年青实训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与完善实训教师的“导师制”。定期开展实训教学说课比赛、实践性教学研讨会,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4)探索成本管理新方法

引入企业文化,积极营造企业节约意识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不断加强对实训耗材的研究,要规范实训流程,制定实训各个环节工程材料消耗量定额与标准,研究探索廉价新型材料替代工程材料实训的方式,不断降低实训成本。完善实训成本考核制度,将实训考核纳入实训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在建设期内力争完成砌筑、钢筋、木工、抹灰等工种实训工程材料消耗量定额,探索其它廉价新型材料进行工种实训的新方法。

5)提升开放性管理水平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夯实社会服务与辐射平台,全面提升开放性管理水平,使之成为理念先进、服务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在湖北乃至中南地区起引领示范作用共享基地。对行业企业开放,为施工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培训与服务,建成企业的外派劳务技能考核基地、职工培训基地、建筑技术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建筑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建成本地区大中专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区域内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提供工种实训服务,每年不少于1000人次。


(二)推进方案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算经费

负责部门

1.集教学、生产、研发与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

1.综合实训基地升级改造

与山河建设集团合作,按照实际施工现场项目部要求对校内综合实训项目部进行建设。

① 办公环境建设。根据综合实训项目部现有状况,对项目经理室、工程技术办公室、监理办公室、会议室及现场指导教师办公室等部位进行装修,增添空调5台、更新办公桌椅10套,20座会议桌1套。改善办公环境。;

② 工器具室建设。根据不同工器具增添5个工具架、8个工具柜;工程必备检测工具10套;25KG以内计量磅秤3台;

③ 文化建设。展示合作企业文化;修订项目部各部室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工作职责等;

④ 根据教学需要,添置相应满足教学必备的教学设备电脑3台、工程表格若干及相关规范、标准等1套。

30

建筑工程系

2.全真模拟构造实体模型智能化改造

与中建三局合作共建,采取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的方式,实现全真模拟构造实体模型教学智能化。

① 校企合作制定智能化建设方案;

② 按新规范、新技术标准要求,对构造实体模型的脚手架、模板、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楼板钢筋进行全面改造建设;

③ 接电引水入实体模型,完善水电实训项目; ④依据构造实体模型的教学环境,编写智能化解说系统开。

10

建筑工程系

3.新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实训室

在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主导下,通过与广东天衡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实训室,培养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能力。

① 规范制作常见的不同类型基础、主体(砌体墙、梁、柱、剪力墙)、屋面防水、墙地面装饰等实体节点构造模型;

② 制作实体节点构造模型展示说明;

③ 购置必备的工程质量检测设。

15

建筑工程系

4.捐建湖北省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

由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所捐建,校企共建为具备对全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及考核条件的“校中厂”。

① 建设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相适应的“校中厂”;
② 购置满足培训需要的设备(物料提升机(含卸料平台)1台、施工电梯1台、施工吊篮1台);
③ 建设满50座多媒体培训教室及考场1个;
④ 制定培训、考核所需的各类文件。

30

建筑工程系

5.新建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

与中建三局等企业合作,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基于VP(Virtual Prototyping,虚拟原型)技术,分析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无法直观展示的深基础、地下工程等施工工艺和过程,制定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建设方案。

① 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要点,确定虚拟建设项目

② 校企合作编写虚拟建设方案

③ 开发深基础、地下工程等施工工艺和过程的虚拟实训系统

20

建筑工程系

6.新建建材仓储配送实训中心

与中建三局东方装饰公司等企业联合新建建材仓储配送实训中心,满足建材物流专业材料管理与仓储配送实训教学需要。

① 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建设方案

② 购置满足实训需要的设备设施

45

物流管理系

7.新建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

配置计算机及相应工程管理软件,模拟从工程项目中标到工程竣工的施工管理业务的全过程,适合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等专业人员,提高学生四大目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掌握横道计划和网络计划的电脑绘制能力。

① 实训室建设方案


② 与软件供应商建成120平米的实训室

③制定实训内容和实训手册

43

经济管理系

8.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中心升级

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加强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建设,优化楼宇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厂中校”运行及管理规律。

1)进一步完善各实训室硬件建设;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各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

3)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实训基地开放管理机制;

4)完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突出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和优化。

8

信息工程系

9.新建电气控制实训室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初步形成与楼宇智能化专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条件。

1)进一步完善各实训室硬件建设;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各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

3)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实训基地开放管理机制。

10

信息工程系

10.新建建筑给排水系统展示室

与企业合作建设,以实体形式展示建筑给排水方式,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1)实体模型,包括:两层建筑给排水管道及管件、附件,调节水箱或贮水池,卫生器具,加压设备(变频或恒速泵);

2)讲解说明展示牌,介绍:系统组成,给排水方式及特点,装置功能等;

3)优化配套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0

建筑工程系

11.新建管道安装实训室

与企业合作建设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实训室,以满足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管道工种实训要求。

1)满足至少4个工位1-2层卫生间管道的安装,卫生器具安装;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各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
3)优化实训设施运行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实训基地开放管理机制。

23

建筑工程系

12.共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训室

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训室,改善该校实训条件,加强学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相关设备的安全校核能力训练。

① 购置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辅助管理软件系统;

② 运用软件进行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设备的安全计算(如脚手架、模板安全计算);

③ 有设备台账及教学使用记录。

25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13.共建单层房屋装饰构造展示间

与湖北工业建筑学校共建单层房屋装饰构造展示间,改善该校实训条件,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保证校内实训正常开展。

① 新建2间单层砌体结构房屋;

② 展示地面、幕墙、门窗、轻质隔断做法;

③ 展示外墙装饰、保温做法;

④ 展示吊顶做法。

10

湖北工业建筑学校

2.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

1.深基坑实训基地升级改造

与中铁大桥局等企业合作,对现有的深基坑施工实训基地进行功能改扩建及教学环境建设,使之满足全天候教学的需要。

① 建设钢结构屋盖(节点构造);

② 新增2-3类深基础支护实体模型;

③ 设置深基坑监测点;

④ 对原有节点钢筋进行除锈防锈处理;

⑤ 深基坑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展示牌;合作企业深基坑施工优质工程案例展示牌。

85

建筑工程系

2.于东湖磨山风景区创建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进一步深化与东湖磨山风景区合作,依托三大花节(樱花节、荷花节、梅花节)对现有的园林实训基地进行功能

1)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训项目;
2)与学院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实训项目有效开展;
3)有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3

环境艺术系

3.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1.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室

与武建集团、南方测绘仪器公司武汉分公司合作,成立“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室”,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施工技术咨询、工程测量等服务,探索“校中厂”建设。

① 成立“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室”,组建机构,制定章程与运行管理制度;

② 办公场所维修及环境改造;

③ 中心网站建设。

5

建筑工程系

2.园林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改扩建工程

完成场地建设,新建园林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基地硬件建设,完成栽培养护管理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制定方案,引进企业,研讨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小游园景观构造展示长廊建设方案。

1)完成场地建设;

2)完成栽培养护管理中心实训基地建设;

3)完成小游园景观构造展示长廊建设方案;

4)联合企业,完成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

60

环境艺术系

3.新建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

对外服务,完成造价咨询服务项目,引导学生完成工程造价综合实训。

① 完成实训室建设方案;

② 建成60平米的造价咨询室;③制定咨询室的财产管理制度、工作成果激励制度。

7

经济管理系

4.新建“鑫中天”建筑装饰实训基地

实现建筑装饰设计、装饰工程施工承揽等对外业务的开展,为教师实施影子工程、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及职前拓展提供条件。

① 完成实训室建设方案;
② 建成13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③ 制定基地财产管理制度、工作成果激励制度等;  ④联合相关企业,完成一定数量的工程项目。

5

教务处

5.共建鄂州大学建筑节能检测中心

与鄂州职业大学共建建筑节能检测中心,为鄂州地区建筑企业提供建筑节能检测服务。

① 中心运行的保障机制;

② 中心专用的办公和运行场地;

③ 专用建筑节能质量检测设备及相关的质量标准; ④ 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和教师业务培训记录;

⑤ 承接相关的检测业务的运行记录。

10

鄂州职业大学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新增2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在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在学院兼职。

1)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训项目;

2)与学院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实训项目有效开展;

3)有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

建筑工程系

2.新增4个“厂中校”

与武建集团合作成立“武建职校”,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施工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探索“厂中校”建设。

①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② 合作建立运营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

③ 教师实践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总结。

5

建筑工程系

与湖北建筑设计院合作成立“城建职院设计所”,对社会开展设计服务业务

①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② 合作建立运营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

③ 教师实践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总结。

5

环境艺术系

每年派1-2名工程造价专业老师到天宇造价咨询公司实践,完成学生每年不少于20人的顶岗实习

①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② 合作建立运营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 ③ 教师实践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总结。

5

经济管理系

与盛隆电器公司合作

①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② 合作建立运营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 ③ 教师实践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总结。

5

信息工程系

5.创新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机制,提高其综合效益

实训基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

建立实训资源库、制定实训导则、完善实训定额、实训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顶实习管理制度。

①建立实训资源库;

②完善各种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③实训基地与企业、基地与学院后勤集团、基地与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良好对接。

 -

 各系部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建设内容

1.提升“双师”素质

从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要求,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多途径提升“双师”素质,使职教品牌建设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100%。重点实施“影子工程”,选派专业教师到中建三局、武建集团等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签订“师徒协议”,参与工程项目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合作企业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定期选送教师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学习、跟踪专业新技术和新技能;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试点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实职互派,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与操作技能培训;学院职能部门和院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承担社会服务项目,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大与荷兰、德国等职教机构的合作力度,选派教师出国参加新技术和职教理论的研修培训。

2.优化 “双师”结构

完善学院兼职教师选拔、培训、聘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动态管理模式。依托湖北建设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董事会,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从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推进学院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均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承担,专兼教师授课学时比例达到11,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1/3课时由专兼职教师同时授课;对兼职管理者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培训,以“双向考核”的形式加强实习兼职教师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重点考核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并建立相应的考绩档案,以此作为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建设“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配备教学助理,充分发挥“楚天技能名师”的教科研带头作用。

3.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通过邀请职教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教学理念。完善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校外导师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跟踪指导,提高青年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与武汉职院等共建院校的交流学习,试点院校之间教师互派;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改革,定期举行“说专业”、“说课”等教学比武,“学习情境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技能比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成立课程组,开展职教品牌专业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同时,专任老师制定计划参加社会实践,老师根据现场开展资料搜集、技能学习、课题开发等,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4.完善教师评聘机制

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执业资格证书奖励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加大教科研奖励力度,重点鼓励专业教师开展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研究、专利发明、工法研究等。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二)推进方案

1.提升“双师”素质工作方案

1)培养目标与措施

专业(群)

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

责任部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培养专业带头人2(校内1名,企业1);骨干老师3名。

通过培养,使专业带头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把握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动向,能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4)骨干教师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5)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6)专业带头人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

7)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建筑工程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

培养专业带头人2(校内1名,企业1);骨干老师1名。

通过培养,使带头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企业合作完成横向课题;有较强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撰写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够指导专业实践和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能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有科研能力,参与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骨干教师参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4)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5)专业带头人主持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

6)专业带头参加国内外交流和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环境艺术系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

培养专业带头人2(校内1名,企业1);骨干老师1名。

通过培养,带头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企业合作完成横向课题;有较强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联合职教集团内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够指导专业实践和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培养2名骨干教师。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能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有科研能力,参与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骨干教师参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4)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5)专业带头人主持或指导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

6)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环境艺术系

工程造价专业(群)

培养校内、企业专业带头人各1名,骨干教师1名。

通过培养使专业带头人能把握工程造价发展动向,能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具有扎实的工程造价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教学效果好。

1)实施“影子工程”,

对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协议。

2)安排到天宇造价公司参与工程实践;

3)专业带头人完成省级课题,骨干教师完成院级课题;

4)专业带头人承担造价咨询服务项目;骨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5)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经济管理系

楼宇智能专业(群)

培养专业带头人2(校内1名,企业1);骨干老师2名。

通过培养,使专业带头人能准确把握楼宇智能化发展的新动向;熟悉专业教学改革动态,把握专业教学发展方向。能提出本专业具有创新特色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及措施,能承担本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掌握楼宇智能化专业先进技术;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持或参与企业工程项目;能参加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培养青年教师;能主持完成课程建设方案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试点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4)参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5)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6)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信息工程系

2)推进计划

专业(群)

2014

2015

2016

责任

部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实施“影子工程”,参与施工项目管理等工程实践

5人次

5人次

5人次

建筑工程系

专业教师到中建三局、武建集团等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5人次

5人次

5人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广东天衡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1人次

1人次

1人次

施工员、质量员等岗位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5人次

5人次

5人次

承担工程测量、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项目

3

4

3

主持或参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等教科研项目

1

1

1

有关建筑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的国内外交流培训

5人次

4人次

6人次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

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1人次

1人次

1人次

环境艺术系

到鑫中天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五大员培训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承担建筑装饰工程等社会服务项目

5

5

5

国内交流培训

1人次

1人次

1人次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

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环境艺术系

到专业教师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10

10

10

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

1

1

1

国内外交流培训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工程造价专业(群)

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对1名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协议

1

-

-

经济管理系

安排到天宇造价公司进行社会实践3

1

1

1

承担造价咨询服务项目4

1

2

1

专业负责人完成省级课题1项,骨干教师院级课题2

1

1

2

国内外交流培训

2人次

2人次

2人次

楼宇智能专业(群)

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

2

2

信息工程系

到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武建集团安装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

1

1

试点专业教师与武建集团安装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

1

1

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1人次

1人次

1人次

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1

2

1

国内外交流培训

1人次

1人次

1人次

2.优化“双师”结构工作方案

1)培养目标与措施

专业(群)

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

责任部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从中建三局、武汉建工集团等企业聘请有丰富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等工作,建立30名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1)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

2)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3)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4)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

建筑工程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

从东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湖北世经星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有丰富工程项目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等工作,建立14名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1)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

2)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3)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4)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

环境艺术系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

以“师德高、业务精、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建设目标,通过引进、聘任、继续教育和教师到企业锻炼等途径的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教师27人,师生比118;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13人,专兼比例接近11;“双师”素质教师27人,比例达100%。按照省级教学团队的标准,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建成一支与专业品牌相适应、专兼结合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1)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

2)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3)开展专题讲座;

4)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5)实施企业挂职锻炼。

环境艺术系

工程造价专业(群)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与听课制度;建立15人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兼职教师资源库”; 建立兼职教师档案,教师授课学时达到1:1。每学期召开兼职教师教学交流坐谈会。

1)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

2)建立15人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兼职教师资源库”; 建立兼职教师档案。

3)每学期召开兼职教师教学交流坐谈会1次。

经济管理系

楼宇智能专业(群)

通过建设,使楼宇智能专业“双师素质”达到100%,专兼职教师授课学时比例达到1:1。初步形成一支以“楚天技能名师”、专业带头人、能工巧匠为骨干,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1)建立10人 “兼职教师资源库”;

2)聘用与专任教师规模相适应的兼职教师人数,兼职教师授课课时达到实践学时的50%

3)兼职教师需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执行;

4)聘请“楚天技能名师”,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技术指导工作及相关技能培训工作。

信息工程系

2)推进计划

2013

2014

2015

责任部门

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完成



人事处、教务处

兼职教师资源库的建设

11.15

11.5

12

相关系部

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30人次

40人次

50人次

教务处、人事处、系部

专兼职教师授课管理办法

完成



人事处、教务处

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制度

完成



人事处、教务处

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

2

2

2

相关系部

专兼职教师授课学时

10.5

10.8

11

相关系部

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 1/3课时由专兼职教师同时授课

选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行

选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行

选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行

相关系部


3.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工作方案

1)培养目标与措施

专业(群)

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

责任部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100%

1)职教理论培训;

2)青年教师导师制;

3)实施“影子工程”及到中建三局等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4)与武汉职院、三峡中专等共建院校交流学习;

5)教学技能比赛;

6)工法等立项课题研究。

建筑工程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

进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开展“专兼教师齐参与”教研活动;

2)教学听课研讨;

3)实施青年教师“双导师制”;

4)教学技能比赛;

5)开展社会实践;

6)职教理论培训;

7)开展院校交流学习。

环境艺术系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

开展以专兼教师齐参与,教学能力共提高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优势,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为新进教师制定培养计划,选择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突出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企业知名专家共同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开展“专兼教师齐参与”教研活动;

2)教学听课研讨;

3)实施青年教师“双导师制”;

4)教学技能比赛;

5)到园林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6)职教理论培训;

7)开展院校交流学习。

环境艺术系

工程造价专业(群)

通过三年建设,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能整体提升,达到较高水平。

1)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2)组织青年老师说课比赛;

3)到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对话;

4)编写特色教材

经济管理系

楼宇智能专业(群)

对专任教师素质提高实施“影子工程”即“师徒制”(企业人士对专任教师指导)和“导师制” (专任教师对兼职教师指导)。对专任教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能力培养,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

1)参加职教理论培训;

2)青年教师“导师制”,系部依据新进教师的发展方向制定培养计划,配备1名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签署“导师”协议书

3)到共建院校交流学习;

4)专业带头人参与说专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与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

5)每年暑期指派2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6)参与立项课题研究。

信息工程系

2)推进计划

2013

2014

2015

责任部门

职教理论培训

16人次

16人次

20人次

教务处

青年教师培养

10人次

10人次

10人次

人事处、教务处

共建院校交流学习

20人次

20人次

20人次

人事处、教务处

说专业、说课比赛

1

1

1

教务处

学习情景设计比赛

1

1

1

教务处

多媒体课件比赛

1

1

1

教务处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人次

20人次

20人次

人事处、教务处、系部

4.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工作方案

1)目标与措施

责任部门

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执业资格证书奖励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1)修订《学院教师量化管理考核办法》;

2)制定教师获得执业资格证书奖励措施

3)修订《学院教科研奖励办法》;

4)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改革工作组,研究制定试行方案。

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

2)推进计划

2013

2014

2015

责任部门

修订《学院教师量化管理考核办法》

调研

完成

完善

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

修订《学院教科研奖励办法》

调研

完成

完善

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

制定教师获得执业资格证书奖励措施

调研

完成

完善

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改革试行方案

成立工作组,开展调研、论证

制定试行方案

进一步完善方案,开始试行

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一)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建设

在现有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追踪评价基础上,发挥湖北建设职教集团智力、技术优势,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行业、中建三局等企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资源,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组织,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出台配套制度,明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组织及其主体的运作机制和职责。

2)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结合建筑业技术标准和建筑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巩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已有成果,以湖北建筑职教集团智力、技术优势推进专业标准与建筑业技术标准衔接、课程及技能训练标准与职业岗位群标准衔接、素质标准与行业职业道德衔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与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配套,制定人才培养质量多维评价指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瞄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和素质为重点,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技能标准、素质标准为依据,把学生的创新成果、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率及创业成效作为重要观测点,形成覆盖知识能力与操作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一般就业能力与自主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按照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推进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品牌专业及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标准;完备教学日历编制、备课、授课、实验、实训、辅导、考核、成绩评定等教学诸环节的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用制度的形式对教学条件质量标准作出硬性规定,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提供依据。

4构建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

对毕业生的质量跟踪与分析是高等学校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质量,搜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完善院系两级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网络平台,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创业成效、发展潜力、企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定期发布毕业生培养质量反馈分析报告,据此对人才培养各环节适时调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1)拓展监控主体,夯实监控平台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主体由学院、企业延伸到共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状态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建设为抓手,夯实监控平台。利用数据平台进行自我诊断、实时监控、客观评价,形成阶段性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多领域分析报告,为学院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依托数据平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为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夯实监控平台,形成“四级五控”监控体系,即由院级、职能部门、系部、教师和学生组成四级监控体系,过程监控以系部为主,结果监控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全过程,形成覆盖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领域的监控体系。完善由学生、毕业生、教师、系部、学院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等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及时反馈、调整、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监控制度建设

学院已有企业参与的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学生评教、学院督导室定期通报等制度,实现了日常有检查,专项有督查,定期有抽查,质量有评价。以现有监控制度为基础,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积极完善学校领导、教学督导、系部、专业及学生等各层级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形成多层次、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格局。

明确职能部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建立院系两级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制度。以共建学校、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广东天衡公司等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组织为主体,根据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作出评价,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布,为社会和企业全面认识和了解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关注学院及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

3)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结果监控

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延伸到共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对品牌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咨询把关。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人才市场调研队伍,收集企业对毕业生质量及人才需求的反馈信息,了解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以及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实时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动向,为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提供第一手材料,保证品牌专业及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全程监控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引入第三方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起薪线、转岗率、升迁率、企业满意度,掌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度、自身发展潜力等情况,全面把握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依据。


(二)推进方案

建设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阶段六

阶段七

建设时间

2013.6-10

2013.10-12

2014.1-16

2014.6-12

2015.1-

2015.8

2015.1-

2015.8

2015.8-

2016.12

建设任务

制定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学习相关精神

制定评价和监控制度

建立完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建立完善

质量标准

体系

构建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人才培养

目标、过

程与结果

监控

建设内容

1.调研; 2.可行性研究; 3.确定建设目标; 4.编制建设内容; 5.确定建设主体。

1.学习教育厅相关文件; 2.学习教育部领导讲话; 3.学习建设目标; 4.学习建设内容; 5.学习推进方案。

1.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2.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监控制度; 3.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流程; 4.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监控流程

1.建立完善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 2.建立完善质量监控主体多元体系。

1.人才培

养质量标

准体系; 2.教学质

量管理标

准体系;

3.教学质

量评价标

准体系。

1.构建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 2.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建设; 3.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1.人才培

养目标监

控;

2.人才培养;

过程监控;

3.人才培养

结果监控。

建设部门

学院建设方案编写组

相关系部、教务处、就业办

教务处

教务处、就业办

督导

相关系部

教务处

督导

教务处、就业办、院办

相关系部

教务处

督导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一)建设内容

1.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坚持互惠多赢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培训+鉴定+生产示范+技术服务”的培训服务体系。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完善科研及社会实践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良性互动的态势,保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2)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利润机制

社会服务与创收困难之处在于创收利润的分配,分配得当,会带动积极性,分配不当,会挫伤积极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利润机制。按照获利共享、区别分配、贡献奖励原则,建立在职工、部门、学院、企业之间合理利润分配制度,即利润应共同分配;利润在部门之间采用多做多得;对社会服务与创收中作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并树立先进典型。

2.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设备和校内外实训场地资源,使社会服务和专业建设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完善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服务功能。依托校内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开展多方位的对外服务,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师生校来校参观学习、实习,将基地作为职教品牌共建院校推进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2)新建湖北省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该基地建设完成后,对外主要担负对全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及考核的任务。同时配置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高处作业吊篮等特种作业教学设施,开设建筑起重司机、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等工种培训与考核项目。

3.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研发

积极与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利用高职院校科研技术优势,以行业建设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在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工法研究与推广、行业职业标准编制、教材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等。三年内,开展技术指导不少于25项;对外承接工程项目不少于3040项;联合工法研究3-5项。

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服务

发挥学院及湖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优势,利用学院下属的继续教育学院是湖北省建设行业培训机构免检单位这一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服务。到2014年,增加8个工种20名考评员,更好地面向校内外学生、建筑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包括企业转岗或下岗职工、农民工和中职毕业生)等,为其提供多种形式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服务。

积极参与建设行业考核标准制订工作。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标准。调研相关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现状,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政策与法规,研讨和建立相关岗位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标准,共同开发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培训包,涵盖职业标准、鉴定内容、鉴定组织机构、鉴定的理论、实操题库等。

有效开展各校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真正实现学生“双证书”毕业。

5.为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

加强与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为建筑行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

大力加强一线操作工诸如特殊工种、中岗人员、普工的岗前培训,全面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加强“八大员”的上岗培训与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培训,职业经理人以及建筑业其他培训工作。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的高端人才,突出一、二级建造师、安全三人员的教育培训。

6.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职业技术服务及培训

与湖北省农业厅合作,发挥建筑行业人力蓄水池的优势,大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建筑行业领域的培训,广泛开展面向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建筑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帮助他们掌握在农村、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知识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

7.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机制

建立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培训投入,加强各类学历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衔接。改革发展成人中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建筑技能型人才培养;稳步发展职教集团内企业人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建设类技术型人才培养。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内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加快集团内成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依托学院成人教育与中职教育处,搭设“中、高、职”、“专升本”教育互通立交桥,建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衔接、沟通和弹性学制,深入开展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实现中、高职的人才培养对接。建设期内,学历继续教育基本上能覆盖湖北省各级各类建设企业。

8.传承、传播、创新建筑文化

建立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传承、传播“鲁班精神”、“诚信文化”,着力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服务建筑业发展,促进湖北建设职业教育品牌文化建设。

(二)推进方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考核

指标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各类培训、考核、技能鉴定

2014

2015

2016

1.年度职业培训成果一览表

2014-2016

继教院

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

3000

1000

1000

培训六大员(含园林)岗位培训

4000

4000

4000

六大员继续教育(含园林)

3000

4000

3000

特种工考核

4000

3000

3000

技能鉴定

1000

1000

1500

安全管理人员考核

1000

3000

3000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积极参与科研、创新

宣贯《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1.年度参与工程项目一览表

2014-2016

各系部

开展技术指导不少于25

对外承接工程项目不少于3040

联合工法研究3-5

专利发明1-2

横向科技项目1-2

平台建设

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心)建设

与企业联合或单独成立若干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心)

1.文件

2.年度成果一览表

2014-2016

科研处

继续教育平台建设

和宜昌建委联合成立继续教育院宜昌分院

1.年度继续教育项

目一览表

2013

继教院

和黄石大型企业文龙公司联合成学立继续教育学院黄石分院

2014

文化建设项目

成立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1.文件

2.年度成果一览表

2014-2016

党办










七、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内容

1.完善学院章程

学院将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章程。

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完善学院依法办学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民主决策程序与有效监督机制;按照有利于推进政治家治校、教育家治学、全民管理,有利于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的原则,设置并规范内设机构及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明确学院开展社会服务,获得社会支持。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和办法,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明确学院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的基本规则,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运行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

2.优化机构设置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需求,遵循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规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院机构设置。

1)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学院将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校企董事会、校友会,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发挥校企合作办公室在院校、校企之间的桥梁平台作用。制定《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定期工作会议协商制度》等一系列推进校企合作、职教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制度。办公室内设职教集团秘书处,负责职教集团内部运作的联系与协作;设立校企董事会秘书处;负责校企双方合作事项的协调工作;设立校友会秘书处,负责校友会参入学院建设发展的联络协调工作。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公室及三个秘书处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

2)建立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创建办公室

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职教品牌创建办公室,制定《职教品牌建设单位定期协商制度》等文件和制度。在政府主导下统筹协调学校、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和发展。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由各参与项目建设院校校长和企业委派代表担任;成员由专业群所在院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人员构成。设立专职秘书,负责创建办公室日常事务的联系和协调,并统筹协调各专业建设协作组的工作

3)深化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建设

学院将以职教品牌建设为契机,吸纳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的骨干人员加入研究所,构建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精干、结构合理的职教研究队伍。通过对国家政策、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国内外高校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以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以激励先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湖北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相关要求,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实行情况,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指标体系,向重点建设专业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加强指导和培训,强化评审过程、评审结果的管理与应用,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职教理念先进、教学科研水平高、社会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示范的师资队伍。

2)完善分配制度。以服务职教品牌创建为目标,依据绩效工资试行方案,结合学院教师岗位职责和考评办法,为加强学院教学管理和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行为和工作业绩,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更好地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整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晋职及工资福利待遇。

4.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以职教品牌建设专业为龙头,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1)整合完善教学资源。依托职教集团,通过合并重组、合作共建等方式,建立师资共培共享、相互交流顶岗机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互鉴共建、资源共享,相互接纳学生参加实践性学习机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利用各自优势,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共同参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的机制,多渠道,多途径融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目标是加强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科学配置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功能,所以要不断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网络的服务功能、丰富网络上教学资源。通过开设网络课堂、网络考场、网络图书馆、网络语音室等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建立教学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带动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统筹规划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加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合理配置课程的供给与需求,提高课程的功能与质量,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带动教学资源的建设,以达到整合优化的目的。

5.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名师治校理念,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途径,以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1)完善新进教师制度

依据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考聘用管理办法,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新进教师管理办法》,用3年的时间分步实施师资招聘计划,充实专任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在年龄、专业、学历层次、双师结构上的结构,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

2)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为帮助青年教师(新进教师)尽快转变角色,熟悉掌握教学规律、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性互动的师徒制,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普及青年教师导师制、对五年内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予以一带一的师徒制,指导教师由职教品牌建设合作院校共同挑选委派,由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龄8年以上的教师担任。

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与青年教师一同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定时随堂相互听课;检查交流教学资料;对青年教师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青年教师现代职教概念;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教研科研规律与方法,参与导师的课题、科研项目;指导青年教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以身示范,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及爱岗敬业的精神等。

3)完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

完善《教师量化考核规定》,从职业道德 、教学常规、工作实绩、参与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学院重大阶段性工作、学院大型集体活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完善《院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从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评比结果、指导青年教师、教科研工作、实践教学、市场调研、校企合作、专业或课程建设等方面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年度考核。

4)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完善学院兼职教师选拔、培训、聘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动态管理模式。依托湖北建设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董事会,从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推进学院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楚天技能名师管理办法》,聘用一批在各专业有影响力的技能名师,逐步建立完善楚天技能名师办公室,配备工作助手,提供相应工作生活条件,发挥技能名师在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对兼职教师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培训,以“双向考核”的形式加强实习兼职教师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重点考核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并建立相应的考绩档案,以此作为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

5)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规定新参加工作的专业教师,上岗前安排到相关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3个月以上,进行顶岗实践、技术服务、课题研究或产品开发。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考核,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及产业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岗位设置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标准;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承接企业委托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建立学院与企业的双向联系,为校企合作建立纽带等。

6)完善高层次紧缺人才聘任管理制度

学院将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带动提升师资整体素质,为建设职教品牌的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学院将根据紧缺人才引进计划,35年内逐步引进一批在建设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教授、教授级高工和杰出人才。

学院对引进的人才实行合同(目标)管理,明确双方的权、责、利。相关专业群与引进的人才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教育教学、教科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按年度实施考核。学院将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教科研专项经费,提供住房或实施住房补贴,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保障。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宽国际视野,打造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6.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1)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重点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模式。针对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订单式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创新教学管理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调整教学管理方式与方法,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以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为重点的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实现专业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同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2)建立多方评价体系。依托职教品牌建设,建立院校、企业多方参入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机制,改变过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单一评价模式,将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实习实训各环节有机结合,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监控功能,对于确保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我院将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标准、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考试考查、实习实训、毕业资格等“六位一体”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健全监督机构、完善监控制度、拓展监控途径等方式方法,确保监控机制的良性运转。

7.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广泛弘扬新时期“延安精神”和“雷锋精神”,同时根据职业院校与建筑业的特点,弘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道德高尚、依法办事”为核心内容的学院“诚信文化”,传承“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学院“鲁班精神”,将民族文化传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湖北建设职教集团平台,加强校企文化交流,建立完善校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教育基地、职场训练中心与职场模拟体验中心,通过参观学习、职场指导培训、真实场景的模拟沟通体验,使学生更好的认知优秀企业,感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与价值观,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提升职业竞争力。

完善学生社团建设,推动校内文化的品牌打造,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各种传统教育、科技创新活动、经典文体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优良传统与民族文化的洗礼,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技艺、才干以及创新精神,树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健康成长、服务社会的思想境界。

8.探索中高职衔接路径

以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建设为载体,与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合作,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主试点,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路径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明确各自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方面的衔接。

2)共同实施教学评价。根据专业标准制订分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要素和结果监控为主,让企业更多地参与质量监控,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中高职在教师培养培训、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机制、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方面的衔接。

3)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服务。建立“联系服务”制度,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各种职业活动的机会,还为学习者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其作出合适选择,在学生层面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中高职招生制度上的衔接。

9.探索品牌共建院校合作机制

以职教品牌专业建设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探索构建品牌共建院校协同发展、创新共赢的合作机制。

1)加强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建立院校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交流机制,共同建立院校长论坛讲座及定期协商会议制度;搭建教师及管理人员院校间轮岗交流平台,共同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和学生技能竞赛。

2)加强优质资源挖潜,充分利用院校各自优势,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图书馆、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搭建院校间学生共享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相互接纳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实践课教学。

3)加强改革创新,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探索共建院校间课程体系衔接、专业教师互聘、学生跨校学习、课程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二)推进方案

1.完善学院管理制度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

部门

1

前期工作调研

组织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调整

院办

2014年上半年

2

完善学院章程

依法制定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章程

院办

2014年下半年

3

完善职称评聘和分配制度

修订学院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人事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评估办法》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科研量化评估办法》

科研处

2014年上半年

制定《学院绩效工资试行办法》

人事处

2014年上半年

4

完善师资

管理制度

修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新进人员管理办法》

人事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教职工聘用管理办法》

人事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院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人事处

2014年上半年

修订《学院教师量化考核办法》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5

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修订《学院教学设备资源管理办法》

教务处

2014年下半年

制定《学院信息化管理办法》

信息中心

2014年下半年

6

修订汇编学院规章制度

整理学院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

院办

2015年下半年

2.优化校内机构设置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时间

1

前期工作调研

组织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调研

院领导

2014年上半年

2

加强校企合作

办公室工作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教务处

2014年上半年

制定《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定期工作会议协商制度》等指导文件

3

建立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创建办公室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院领导

2014年上半年

制定《职教品牌建设单位定期协商制度》等相关工作文件

4

深化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建设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院领导

2014年上半年

制定相关工作文件

3.探索共建院校间合作机制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时间

1

前期工作调研

组织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调研

创建办

2014年上半年

2

建立合作机制

建立共建共享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创建办

2014

4.探索中高职衔接制度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时间

1

前期工作调研

组织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调研

创建办

2014年上半年

2

探索中高职衔接制度

探索并实践与湖北省工业学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选用、评价体系、指导服务等方面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

创建办

2014


5.职教品牌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1

建筑文化研究

开展建筑文化系列讲座、课题研究

2014-2016

科研处

网站建设

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网站建设

201412

信息中心

2

《当代建筑》简报

定期编辑简报

2014年下半年

科研处、

思政课部

3

优秀建筑文化科普基地建设

挂牌组建基地

2014-2016

后期集团、党办、学工处

基地开放接待管理办法

2014

基地组织开放接待活动

2015

4

“鲁班”文化节

专业技能大赛

2014

教务处、系部

传承当代“鲁班精神”文化知识竞赛

2015-2016

院校、企业、行业


第五部分 实施进度及经费预算

一、实施进度

(一)总体建设进度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建设职业教育品牌的创建工作计划在20132016年期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项目阶段

1.规划以及申请阶段

20133月—20136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编制《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立项建设申请书》

2.启动阶段

20136月—201312

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的批复精神,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完善建设方案,建立制度。

20136月—201312月完善建设方案,建立品牌专业建设相关制度。

3.实施阶段

20141月—201612

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健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监督与检查,进行阶段评估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按方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Ⅰ.20141月—201412月,按照建设方案进度安排,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

Ⅱ.201412月,阶段检查;

Ⅲ.20151月—201612月,按照建设方案进度安排完成第二阶段建设任务;

Ⅳ.201612月,校内组织终期预验收。

4.总结验收阶段

201612

201612月,开展对该项目的校内自查验收工作,迎接省级验收。

Ⅰ.根据预验收情况进行整改;

Ⅱ.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做好终期验收总结等各项准备工作;

Ⅲ.迎接省教育厅终期验收。

5.建设经验与模式推广阶段

201612月之后

在省教育厅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制定巩固、发展措施,面向职业院校、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推广和共享建设成果,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分项建设进度

5-1-1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进度表

项目建设内容

201412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512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612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1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1.优化职教集团组织体系

预期目标:

职教集团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基于学院与各方利益诉求,优化完善责权明晰的组织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优化。

验收要点:

1.扩充集团成员12

2.成立5个工作委员会

3.成立5个理事分会

4.完善企业专家库

5.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

佐证资料:

1.职教集团理事会关于机构完善方面的文件和相关会议记录

2.设立系级理事分会的文件和相关会议记录

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构调整文件及相关会议记录

4.《职教集团理事会章程》

预期目标:

基于学院与各方利益诉求,在不断优化完善集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优化。

验收要点:

1.扩充集团成员12

2.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

3.继续完善企业专家库

4.召开工作交流会议

佐证资料:

1.集团相关会议记录

2.集团活动记录

3.集团工作总结

4.企业专家库相关资料

5.集团工作流程框图及相关文件

预期目标:

基于学院与各方利益诉求,在不断优化完善集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优化。

验收要点:

1.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

2.继续完善企业专家库

3.召开工作交流会议

佐证资料:

1.集团相关会议记录

2.集团活动记录

3.集团工作总结

4.新闻报道、会议交流等宣传推广资料

5.企业专家库相关资料

6.职教集团制度文本

1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2.推动形成以“四个合作”为重点的紧密型长效合作机制

预期目标:

着眼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层互通”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形成具有紧密特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验收要点:

1.修订集团章程

2.建立校企合作对话机制

3.构建“三层互通”组织框架

4.建立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

 5.相关机制建设课题研究

佐证资料:

1.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

2.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集团校企签订“双向协议”

4.校企联谊活动资料

5.“三层互通”工作组织制度

6.机制建设课题立项文件

预期目标:

着眼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层互通”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形成具有紧密特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验收要点:

1.实施校企合作对话

2.探索实施“三层互通”运行机制

3.探索实施校企资源利益共享

4.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5.相关机制建设课题研究

佐证资料:

1.校企对话等相关工作记录

2.“三层互通”工作制度及工作资料

3.校企资源共享制度文本及工作成果

4.校企合作激励制度文本及工作资料

5.校企联谊活动资料

6.机制建设课题过程资料

预期目标:

着眼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层互通”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校企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形成具有紧密特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验收要点:

1.实施校企合作对话

2.探索实施“三层互通”运行机制

3.探索实施校企资源利益共享

4.实施校企合作表彰奖励

5.落实校企合作监督评价完善机制

6.相关机制建设课题研究

佐证资料:

1.校企对话等相关工作记录

2. “三层互通”工作资料

3.校企资源共享工作成果

4.校企合作激励工作资料

5.校企合作评价考核专项会议资料

6.校企联谊活动资料

7.机制建设课题研究结题资料

1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3. 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管理制度体系

预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校企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等,形成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验收要点:

1.制定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

2.制定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

3.制定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佐证资料:

1.企业走访资料及调研报告

2.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本

预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校企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等,形成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验收要点:

1.制定多方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

2.依据运行反馈修订校企合作相关运行制度

佐证资料:

1.集团专项工作会议资料

2.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本

预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校企联动合作的激励制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等,形成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验收要点:

1.建立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制度 2.实施毕业生跟踪评价

佐证资料:

1.集团专项工作会议资料

2.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本

3.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4.探索信息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预期目标:

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探索信息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研究提炼和传播建筑业企业文化。

验收要点: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培训

2.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开发

3.研究提炼与弘扬传播 “鲁班精神”

佐证资料: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师资培训计划

2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校企合作运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3.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分析报告

4.建筑业企业文化研究课题立项资料

预期目标:

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探索信息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研究提炼和传播建筑业企业文化。

验收要点: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培训

2.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建设

3.研究提炼与弘扬传播 “鲁班精神”

佐证资料: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方案

2.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运用成果资料

3.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4.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资料

5. 建筑业企业文化研究资料

预期目标:

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探索信息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研究提炼和传播建筑业企业文化。

验收要点: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运用

2.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运行

3.研究提炼与弘扬传播 “鲁班精神”

佐证资料:

1.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校企合作运用成果

2.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平台试运行、反馈、完善资料

3. 建筑业企业文化研究成果资料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预期目标:

完善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合作企业,积极探索和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以学院课题形式立项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选择基础好的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4.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手册》

5.完善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佐证材料:

1.院级课题立项材料、管理制度、论文研究成果

2.专业人才培养总结报告及行业专家的论证报告

3.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中天建设第六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用人联合协议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手册》

5.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预期目标:

根据前期实施情况,调整优化,继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以学院课题形式立项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选择基础好的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201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佐证材料:

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论证资料

2.人才培养模式修改稿

3.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实施运行的成果资料。

4.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资料推广、交流的档案资料

预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以学院课题形式立项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选择基础好的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完善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佐证材料:

1.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稿

2.考核评价体系手册

3.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实施运行的成果资料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2. 课程体系开发

预期目标:

开展调研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调研分析形成建设思路。

验收要点:

1.进行企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2.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3.专业课程内容调整

4.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佐证材料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工作任务分析表

3.5个核心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初稿

预期目标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聘请行业专家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框架;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

1.行业专家对“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研讨论证

2.“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4.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

5.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佐证材料:

1.5个核心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定稿

2.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预期目标:

继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验收要点

1.完成全部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汇编专业教学标准手册

2.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3.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佐证材料

1.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汇编

2.专业教学标准汇编

3.5个核心专业(群)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预期目标:

根据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我国建筑行业标准,构建与“现代学徒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验收要点:

1.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2.编写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开发实训课程标准。完成特色教材编著工作

佐证材料:

1.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报告和调研资料

2.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

3.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计划

预期目标:

根据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我国建筑行业标准,构建与“现代学徒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验收要点:

1.编写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开发实训课程标准

2.完成特色教材编著工作

佐证材料:

1.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汇编

2.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文件

3.特色教材

预期目标:

根据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我国建筑行业标准,构建与“现代学徒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验收要点:

1.将部分专业核心课建成院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完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实训课程标准

佐证材料:

1.院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文件

2.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实训课程标准汇编本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设置实践课程,改进实践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验收要点:

1.立项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原有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完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提高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

佐证材料:

1.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立项资料

2.修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实践教学等管理制度、文件

3.相关系部实训手册编制

4.系部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

5.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6. 5个核心专业(群)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7.实践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预期目标:

总结2014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验,分析问题与不足,优化实践教学体恤,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验收要点:

1.部分实践课程建成院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

2.优化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

3.完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强化以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管理

4.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有明显成效,对学生实习和教师指导采用网络化动态管理

佐证材料:

1.实践教学有关管理制度、文件

2.相关系部实训手册编制

3.顶岗实习管理的过程资料

4.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5. 5个核心专业(群)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6.实践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7、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过程性记录

8.相关论文、课题

预期目标:

总结上一年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验,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持续改进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质量保障等工作。

验收要点:

1.继续优化原有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完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

佐证材料:

1.实践教学有关管理制度、文件

2.相关系部实训手册编制

3.系部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

4.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5. 5个核心专业(群)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6.实践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7.建成院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料

8.有关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课题与论文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5.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

结合学院实际,不断改革创新,采取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

验收要点:

1.试行柔性化的分阶段、多学期教学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实施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

4.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佐证材料:

1.分阶段、多学期教学运行过程材料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材料

预期目标:

总结上一年度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与问题,进一步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进行改革。

验收要点:

1.试行柔性化的分阶段、多学期教学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实施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

4.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佐证材料:

1.分阶段、多学期教学运行过程材料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材料

预期目标:

总结上一年度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的经验与不足,探索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

验收要点:

1.试行柔性化的分阶段、多学期教学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实施各具专业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

4.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佐证材料:

1.分阶段、多学期教学运行过程材料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材料

3.年度总结性材料,经验推广材料

6. 教材建设

预期目标:

完成2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验收要点:

公开出版2教材

佐证材料:

1.教材出版证明材料

2.教材样本

预期目标:

完成3门以上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验收要点:

公开出版3本教材

佐证材料:

1.教材出版证明材料

2.教材样本

预期目标:

完成7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验收要点:

公开出版7教材

佐证材料:

1.教材出版证明材料

2.教材样本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7.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预期目标:

打造信息共享、资源合理调配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服务于师生日常教学,整体提升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1.完善学院专业教学资源系统

2.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佐证材料:

1.专业教学资源库调研报告

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

打造信息共享、资源合理调配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服务于师生日常教学,整体提升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建立工程案例库、职业岗位培训技能库等各具专业特点的教学资源库

佐证材料:

1.工程案例

2.佐证学生、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使用资源库材料

预期目标:

打造信息共享、资源合理调配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服务于师生日常教学,整体提升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1.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定资源库使用细则

2.进行专家论证评审,实现资源共享

佐证材料:

1.资源库管理使用细则

2.资源库使用反馈意见及整改方案

8.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建设

预期目标:

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方式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企延伸培训,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途径。

验收要点:

1.以院级课题方式进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研究

2.启动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3.争取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

佐证材料:

1.院级课题立项材料、管理制度、论文研究成果

2.共建院校特点与合作分析

3.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中高职有机衔接。

验收要点:

1.继续进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研究

2.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3.建设中高职衔接教材体系

佐证材料:

1.院级课题立项材料、管理制度、论文研究成果,课题结题

2.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实现与共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中高职有机衔接。

验收要点:

1.强化系统培养,与共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实现有机衔接。

2.建设中高职衔接教材体系

佐证材料:

1.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中高职衔接教材

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材料

4.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3

实习

实训

基地

建设

1.认知型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与企业合作,采取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的方式,新建和改造升级一批实训室,用于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要求。

验收要点:

1.实训室更新改造建设方案

2.企业合作建设合同及协议书

3.配备相应软硬件及清单

预期目标:

在企业的技术支持下,共同完成实训室相关系统开发与建设;引入企业管理办法,形成实习实训运行管理制度,探索开放式运行管理方式。

验收要点:

1.智能化解说系统开发建设方案

2.实训室运行管理制度

3.使用手册、维护记录及实训成果

预期目标:

完善实训室运行管理制度及成本核算,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

验收要点:

1. 开发智能化解说系统,设置智能化演示屏

2.实训室运行管理文件汇编

3.实训室运行总结

2.专项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采取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的方式,新建一批实训室,用于满足不同专业学生专项能力培养的要求。

验收要点:

1.实训室建设方案

2.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合同及协议书

3.配备相应软硬件及清单

预期目标: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开发拓展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学标准。

验收要点:

1.实训室管理制度汇编

2.开发拓展实训项目一览表

3.实训项目教学标准汇编

4.使用记录及实训成果

预期目标:

在前期建设、运行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形成本实训室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实训教学标准及实训手册;初步形成本实训室的实训成本定额。

验收要点:

1.实训手册汇编

2.实训成本定额汇编

3.使用记录及实训成果

3.综合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与企业合作,按照实际工程实施要求对校内各综合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改造。

验收要点:

1.实训室更新改造建设方案

2.企业合作建设合同及协议书

3.配备相应软硬件及清单

预期目标:

进一步建设完善项目部施工现场环境要求,同时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引入企业管理办法,形成项目部实习实训运行管理制度,探索开放式运行管理方式。

验收要点:

1.综合实训室运行管理制度

2.教学环境建设

3.使用手册及实训成果

预期目标:

完善综合实训室运行管理制度及成本核算,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

验收要点:

1.综合实训室运行管理文件汇编

2.综合实训室成本定额

3.综合实训室运行总结

3

实习

实训

基地

建设

4.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建设

预期目标:

在调研基础上与中建三局等企业合作,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基于VP(Virtual Prototyping,虚拟原型)技术,分析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无法直观展示的深基础、地下工程等施工工艺和过程,制定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建设方案。

验收要点:

1.调研分析报告

2.虚拟实训室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

校企合作,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开发深基础、地下工程等施工工艺和过程的虚拟实训系统;编写虚拟实训手册并在实践教学中试运行。

验收要点:

1.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过程的虚拟实训系统

2.虚拟实训手册

3.运行记录

预期目标:

总结试运行经验,优化深基础、地下工程等施工工艺和过程虚拟实训系统,完善实训教学手册,制定运行和管理制度,建设建筑工程虚拟实训室,全面用于教学。

验收要点:

1.优化的虚拟实训系统

2.完善的实训教学手册

3.完备的运行和管理制度汇编

4.使用记录及实训成果

5.省级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与中铁大桥局、东湖磨山风景管理处合作共建省级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前期调研报告和筹建工作相关资料(建设方案、建设成果)

2.校企合作共建协议,项目开展实施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1.基地正常使用运行;

2.聘期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及基地的运营和管理;

3.满足学生校内外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

验收要点:

1.基地使用相关协议

2.实训教学指导书、任务书

3.基地实训教学过程记录材料

预期目标:

将两个基地都建成省级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省级实训基地申报材料

2.省教育厅下发相关文件

6.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依托企业,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前期调研报告和筹建工作相关资料

2.校企合作共建协议,项目开展实施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基地既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又能接收相关专业教师挂职锻炼。

验收要点:

1.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过程资料

2.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过程资料及教师实践总结

预期目标:

建立并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校企合作运营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并面向社会服务。

验收要点:

1.校企合作运营管理相关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

2.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的服务项目成果

3

实习

实训

基地

建设

7.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

新增8家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各系部与企业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协议》

2.合作方案及基地使用情况(使用记录、总结、影音资料等)

预期目标:

新增8家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各系部与企业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协议》

2.合作方案及基地使用情况(使用记录、总结、影音资料等

预期目标:

新增6家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各系部与企业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协议》

2.合作方案及基地使用情况(使用记录、总结、影音资料等

8.实训(室)基地内涵建设

预期目标: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相关文件制度。

验收要点:

1.制定《实训员年度绩效量化考核办法》

2.制定《校企合作共建、捐建实训(室)基地管理办法》

3.制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管理办法》

预期目标: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相关文件制度。

验收要点:

1.完善《实(验)训室管理制定》;

2.完善《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运行及管理办法》

预期目标:

按照实训相关制度指导实训教学开展。

验收要点:

1.各实训(室)基地使用情况(含使用记录、台账、影音资料等)

2.实训相关制度汇编成册

4双师型教师

队伍

建设

1.提升“双师”素质

预期目标: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多途径提升“双师”素质,重点建设专业“双师素质”达到85%

验收要点: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4.骨干教师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5.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6.专业带头人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

7.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佐证资料:

1.“影子工程”协议书,及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过程资料及总结材料

2.教师社会实践总结,鉴定表

3.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协议书及总结材料

4.教师培训方案及总结材料

5.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6.教科研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7.教师参与相关学术及专业组织活动的记录或报告

预期目标: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多途径提升“双师”素质,重点建设专业“双师素质”达到90%

验收要点: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4.骨干教师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5.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6.专业带头人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

7.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佐证资料:

1.“影子工程”协议书,及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过程资料及总结材料

2.教师社会实践总结,鉴定表

3.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协议书及总结材料

4.教师培训方案及总结材料

5.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6.教科研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7.教师参与相关学术及专业组织活动的记录或报告

预期目标:

品牌建设专业“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形与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相适应、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验收要点:

1.实施“影子工程”,参与工程实践

2.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3.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

4.骨干教师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5.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6.专业带头人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

7.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国内交流培训

佐证资料:

1.“影子工程”协议书,及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过程资料及总结材料

2.教师社会实践总结,鉴定表

3.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挂职互派协议书及总结材料

4.教师培训方案及总结材料

5.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6.教科研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7.教师参与相关学术及专业组织活动的记录或报告

4双师型教师

队伍

建设

2.优化“双师”结构

预期目标:

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均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承担,专兼教师授课学时比例达到10.5,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1/3课时由专兼职教师同时授课。

验收要点:

1.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

2.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3.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4.专兼职教师授课管理办法

5.“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

佐证资料:

1.《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2.兼职教师一览表及聘用协议

3.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及总结材料

4.《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制度》

5.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议方案及运行总结料

6.专兼职教师授课学时统计表

预期目标:

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均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承担,专兼教师授课学时比例达到10.8,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1/3课时由专兼职教师同时授课。

验收要点:

1.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2.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3.“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

佐证资料:

1.兼职教师一览表及聘用协议

2.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及总结材料

3.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议方案及运行总结料

4.专兼职教师授课学时统计表

预期目标:

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均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承担,专兼教师授课学时比例达到11,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1/3课时由专兼职教师同时授课。

验收要点:

1.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2.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

3.“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

佐证资料:

1.兼职教师一览表及聘用协议

2.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及总结材料

3.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议方案及运行总结料

4.专兼职教师授课学时统计表

3.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预期目标:

全面提升职业教学理念。完善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校外导师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跟踪指导,提高青年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预期目标:

全面提升职业教学理念。完善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校外导师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跟踪指导,提高青年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预期目标:

全面提升职业教学理念。完善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校外导师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跟踪指导,提高青年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双师型教师

队伍

建设

3.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验收要点:

1.职教理论培训2.青年教师培养

3.与共建院校交流学习

4.说专业、说课比赛

5.多媒体课件比赛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佐证资料:

1.职教理论培训计划及过程材料

2.青年教师导师制协议

3.与共建院校交流学习计划及过程材料

4.说专业、说课比赛方案及过程材料

5.多媒体课件比赛方案及过程材料

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及过程材料

验收要点:

1.职教理论培训2.青年教师培养

3.与共建院校交流学习

4.说专业、说课比赛

5. 多媒体课件比赛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佐证资料:

1.职教理论培训计划及过程材料

2.青年教师导师制协议

3.与共建院校交流学习计划及过程材料

4.说专业、说课比赛方案及过程材料

5.多媒体课件比赛方案及过程材料

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及过程材料

验收要点:

1.职教理论培训2.青年教师培养

3.与共建院校交流学习

4.说专业、说课比赛

5. 多媒体课件比赛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佐证资料:

1.职教理论培训计划及过程材料

2.青年教师导师制协议

3.与共建院校交流学习计划及过程材料

4.说专业、说课比赛方案及过程材料

5.多媒体课件比赛方案及过程材料

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及过程材料

4.完善教师评聘机制

预期目标:

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验收要点:

1.修订《学院教师量化管理考核办法》

2.修订《学院教科研奖励办法》

3.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改革工作试点

佐证资料:

1.《学院教师量化管理考核办法》

2.《学院教科研奖励办法》

3.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改革工作组成立文件

预期目标:

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验收要点:

1.调研、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试行方案

佐证资料:

1.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调研报告

2.《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试行方案》

预期目标:

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验收要点:

1.完善、试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试行方案

佐证资料:

1.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试点总结报告

5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初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组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验收要点:

1.组织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2. 初步建立包含职教集团成员在内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

3. 拟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暂行办法》

4. 初步建立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

5. 构建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网络平台

佐证材料: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调研的过程资料、会议记录、照片、调研报告等。

2. 成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的文件及工作记录。

3. 《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与职业岗位群标准衔接的调研资料。

4.毕业生质量跟踪过程材料及总结

5. 行业、企业、学校参与建设的运行资料

预期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组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验收要点:

1.根据实施情况修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的运行情况优化其成员组织结构、运行模式

3. 初步建立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

4.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流程》

佐证材料: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暂行办法》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 优化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调整文件

3. 《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与职业岗位群标准衔接的分析报告

4.行业、企业、学校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运行资料

5. 毕业生质量跟踪过程材料及总结

6.专业持续改进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总结并在职教品牌专业群外的专业中推广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模式。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品牌效应。

验收要点:

1.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的总结、提炼

2.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3.在职教品牌专业群外的专业中推广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

佐证材料: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总结、提炼相关资料(会议记录、分析报告、照片等)

2.完善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3.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总结、提炼相关资料(会议记录、分析报告、照片等)

4.完善后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5.在职教品牌专业群外的专业中推广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照片及运行资料等

6. 毕业生质量跟踪过程材料及总结

7.行业、企业、学校参与建设的运行资料

5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

2.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验收要点

1.走访调研行业企业,对延伸监控主体及拟建运行机制论证

2.对监控主体的职责进行研讨论证

3.对人才培养数据信息平台各监控指标进行分析,确定监控重点

4.建立由学生、毕业生、教师、学院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等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

5. 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佐证材料

1.走访调研行业企业的工作记录

2.拓展监控主体、建立运行机制的论证报告或工作文件

3.由学生、毕业生、教师、学院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等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运行过程的工作文件、材料

4. 学院新制定的监控制度等管理文件

5. 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过程中的文件

6. 对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建设情况实施监控的工作记录

预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验收要点:

1.根据人才培养数据平台信息,撰写阶段性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等多领域分析报告

2.“四级五控”监控体系全面实施,由学院、职能部门、系部、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覆盖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领域

3. 引入社会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价

佐证材料:

1.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人才培养专项分析报告

2.“四级五控”监控过程中的工作记录、文件材料

3. 引入社会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价的过程材料及总结报告

预期目标:

完备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序,监控有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验收要点:

1.根据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监控指标查漏补缺,通报反馈情况

2.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整改方案,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平台

3. 引入社会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价

4.总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佐证材料:

1.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工作记录、会议纪要

2.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平台的工作记录、会议记录、优化措施

3.拓展监控主体、夯实监控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研究报告

4. 进一步完善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结果监控的具体措施(文件、通报等形式)

5.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体系建设的成果性研究报告

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机制建设

预期目标:

修订、起草推进服务社会的相关规章制度,初步形成社会服务体系。

验收要点:

建立机制

佐证材料:

1.相关文件、制度等

2.合同或协议

3.相关材料

预期目标:

推进培训、技术服务、文化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验收要点:

完善机制

佐证材料:

1.相关文件、制度等

2.合同或协议

3.相关材料

预期目标:

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服务机制。

验收要点:

形成良好机制

佐证材料:

系统完善的文件、管理办法等

2.平台建设

预期目标:

拓展继续教育点。成立应用技术研发平台。

验收要点:

与地市州建委联合成立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分院。成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室

佐证材料:

1.协议书

2.相关文件

预期目标:

成立应用技术研发平台。

验收要点:

共建鄂州大学建筑节能检测中心

佐证材料:

1.协议书

2.相关文件

预期目标:

成立应用技术研发平台。

验收要点:

成立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室

佐证材料:

1.协议书

2.相关文件

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人才培训与培养

预期目标:

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和培训。在稳步办好高职教育的同时,搭设 “专升本”教育立交桥。

验收要点:

1.开展建造师等继续教育培训、六大员(含园林)岗位培训、六大员继续教育、特种工考核、技能鉴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校外学生实训等各类培训16000人次。

2.专升本不少于1000人。

佐证材料:

1.协议书2.年度培训人员名单一览表

3. 录取名册

预期目标:

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和培训。在稳步办好高职教育的同时,搭设 “专升本”教育立交桥。

验收要点:

1.开展建造师等继续教育培训、六大员(含园林)岗位培训、六大员继续教育、特种工考核、技能鉴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校外学生实训等各类培训17000人次。

2. 专升本不少于1000

佐证材料:

1.协议书2.年度培训人员名单一览表

3. 录取名册

预期目标:

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和培训。在稳步办好高职教育的同时,搭设 “专升本”教育立交桥。

验收要点:

1.开展建造师等继续教育培训、六大员(含园林)岗位培训、六大员继续教育、特种工考核、技能鉴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校外学生实训等各类培训17500人次。

2. 专升本不少于1000人。

佐证材料:

1.协议书2.年度培训人员名单一览表

3. 录取名册

4.技术服务

预期目标:

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1.宣贯《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2.开展技术指导、对外承接工程项目不少于20

3.联合工法研究1

4.横向科技项目1

佐证材料:

1.宣贯材料 2.协议

3.文件、证书等

4.年度成果一览表

预期目标:

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1.宣贯《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2.开展技术指导、对外承接工程项目不少于20

3.联合工法研究1

4.横向科技项目1

佐证材料:

1.宣贯材料 2.协议

3.文件、证书等

4.年度成果一览表

预期目标:

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1.开展技术指导、对外承接工程项目不少于20

2.联合工法研究1

3.横向科技项目1

佐证材料:

1.协议 2.文件、证书等

3.年度成果一览表

7

学校

体制机制创新

1.完善学院章程

预期目标:

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为学院办学章程起草开展调研活动。

验收要点:

1.为起草学院组成调研专班

佐证资料:

1.调研专班成立文件

2.调研专班活动记录

预期目标:

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开展学院章程起草工作。

验收要点:

1.开展《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章程》成立起草专班

佐证资料:

1.工作专班成立文件

2.工作专班活动记录

预期目标:

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章程草案。

验收要点:

1.初步形成《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章程》

佐证资料:

1.形成《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章程》文本草案

2.优化机构设置

预期目标: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需求,遵循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规律,调整和优化学院机构设置。

验收要点:

1.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2.建立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创建办公室

佐证资料:

1.《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定期工作会议协商制度》

2.《职教品牌建设单位定期协商制度》

预期目标: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需求,遵循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规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院机构设置。

验收要点:

1.强化合作,常态运行。

佐证资料:

1.会议纪要

2.记录台账

3.工作资料集成果

预期目标: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需求,遵循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规律,完善学院机构设置。

验收要点:

1.强化合作,常态运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佐证资料:

1.会议纪要

2.活动记录台账

3.工作资料及成果

4.信息资源库

7

学校

体制机制创新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预期目标:

以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以激励先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实施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验收要点:

1.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初步形成职称评聘分开动态管理的考评机制

2.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佐证资料:

1.实施细则

2.实施过程资料

预期目标:

以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以激励先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全面实施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验收要点:

1.进一步优化职称评聘分开动态管理的考评机制

2.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办法

佐证资料:

1.实施配套文件

2.实施过程资料

预期目标:

以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以激励先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验收要点:

1.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形成有特色的职称评聘机制

2.完善分配制度

佐证资料:

1.实施过程资料

4.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

预期目标:

以职教品牌建设专业为龙头,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验收要点:

1.整合完善教学资源

2.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或系统建立教学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带动教学资源的建设

佐证资料:

1.《学院教学设备资源管理办法》

2.《学院信息化管理办法》

3.《校企实训基地共享实施办法》

4.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预期目标:

以职教品牌建设专业为龙头,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验收要点:

1.整合完善教学资源

2.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或系统建立教学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带动教学资源的建设

佐证资料:

1.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资料

预期目标:

以职教品牌建设专业为龙头,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验收要点:

1.整合完善教学资源

2.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建立教学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带动教学资源的建设

佐证资料:

1.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资料

7

学校

体制机制创新

5.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预期目标:

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名师治校理念,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途径,以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验收要点:

1.完善新进教师制度

2.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3.完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

4.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5.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制度

6.完善高层次紧缺人才聘任管理制度

7.完善教师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等管理制度

佐证资料:

1.《学院新进人员管理办法》

2.《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3.《学院教师量化考核办法》

4.《院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5.《学院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6.《楚天技能名师管理办法》

7.《学院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8.教师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等管理制度(同师资部分)

预期目标:

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名师治校理念,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途径,以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验收要点:

1.完善新进教师制度

2.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3.完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

4.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5.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制度

6.完善高层次紧缺人才聘任管理制度

7.完善教师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等管理制度

佐证资料:

总结实施情况,进一步修订相关制度

预期目标:

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名师治校理念,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途径,以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验收要点:

1.完善新进教师制度

2.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3.完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

4.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5.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制度

6.完善高层次紧缺人才聘任管理制度

7.完善教师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等管理制度

佐证资料:

总结实施情况,进一步修订相关制度

7

学校

体制机制创新

6.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预期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验收要点:

1.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重点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模式

2.建立多方评价体系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佐证资料:

1.订单式培养方案

2.分段式教学模式

3.综合考核评价结果

4.“六位一体”质量管理检查资料

预期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验收要点:

1.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重点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模式

2.建立多方评价体系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佐证资料:

1.订单式培养方案

2.分段式教学模式

3.综合考核评价结果

4.“六位一体”质量管理检查资料

预期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验收要点:

1.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重点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模式

2.建立多方评价体系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佐证资料:

1.订单式培养方案

2.分段式教学模式

3.综合考核评价结果

4.“六位一体”质量管理检查资料

7.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预期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根据职业院校与建筑业的特点,弘扬“诚信文化”,传承“鲁班精神”,将民族文化传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验收要点:

1.建立完善校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教育基地、职场训练中心与职场模拟体验中心

2.完善学生社团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佐证资料:

1.学习培训计划 2.活动过程资料

3.台账记录 4.总结表彰

预期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根据职业院校与建筑业的特点,弘扬“诚信文化”,传承“鲁班精神”,将民族文化传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验收要点:

1.建立职教集团文化宣传网络平台

2.建立企业文化论坛

3.建立职教集团文化宣传网络平台

佐证资料:

1.学习培训计划

2.活动过程资料

3.总结表彰

预期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根据职业院校与建筑业的特点,弘扬“诚信文化”,传承“鲁班精神”,将民族文化传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验收要点:

1.丰富企业文化论坛

2.完善职教集团文化宣传网络平台

3.建立职教集团文化刊物(季刊)

佐证资料:

1.学习培训计划

2.活动过程资料

3.总结表彰

7

学校

体制机制创新

8.探索中高职衔接路径

预期目标:

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方式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企延伸培训,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途径。

验收要点:

1.以院级课题方式进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研究

2.启动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3.争取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

佐证材料:

1.院级课题立项材料、管理制度、论文研究成果

2.共建院校特点与合作分析

3.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中高职有机衔接。

验收要点:

1.继续进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研究

2.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3.建设中高职衔接教材体系

佐证材料:

1.院级课题立项材料、管理制度、论文研究成果,课题结题

2.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实现与共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中高职有机衔接。

验收要点:

1.强化系统培养,与共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实现有机衔接。

2.建设中高职衔接教材体系

佐证材料:

1.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中高职衔接教材

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材料

4.相关专业中职单招过程材料

9.探索品牌共建院校合作机制

预期目标:

探索通过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实践条件等教学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机制。

验收要点:

1.分析共建院校特点与优势

2.探索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实践条件等教学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

佐证材料:

1.共建院校特点与优势分析材料。

2.人才培养共建,师资、实践条件等教学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

预期目标:

进一步探索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实践条件等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评价共同实施,学分互认的合作办学机制。

验收要点:

1.实现与共建院校教学资源共享;

2.与共建院校开展教学和评价共同实施,学分互认的人才培养合作。

佐证材料:

人才培养共建,师资、 实践条件等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评价共同实施的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探索性地开展共建院校间学生跨校学习、学分互认的合作办学机制改革,促进共建院校协同发展。

验收要点:

探索共建院校间学生跨校学习、学分互认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佐证材料:

关于学生跨校学习、学分互认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材料。


二、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本项目建设需要投入922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7个方面,具体分配如下: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需26万元;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需130万元;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591万元;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120万元;

5)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13万元;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9万元;

7)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需33万元。

三、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按照“以地方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企业资金”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以及行业企业的支持。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建设预算总经费为 922万元,其中湖北省财政投入500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54.2 %;学校自筹338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36.7%;行业企业投入49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5.3%;主要参与院校投入35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3.8%


四、资金投入预算表

项目建设内容

省财政专项投入

牵头学校投入

参与行业企业投入(6个企业)

参与学校投入(3所学校)

合计

2014年度

2015年度

2016年度

小计

(万)

2014年度

2015年度

2016年度

小计

(万)

2014年度

2015年度

2016年度

小计

(万)

2014年度

2015年度

2016年度

小计

(万)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7.5

10

8.5

2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

课程建设

39

38

23

100

11

13

6

30

0

0

0

0

0

0

0

0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90

96

43

229

118

108

31

278

14

28

7

49

14

14

7

35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0

30

30

90

10

10

10

30

0

0

0

0

0

0

0

0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

5

5

3

1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

3

3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2

13

8

3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500




338




49




35


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鄂教职成〔201211号)及《省教育厅关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设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的通知》(鄂教职成〔201216号)研究制定《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实施办法》,明确行业、企业、院校等建设各方的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机制、经费使用办法;在共建院校内开展院校级职教品牌建设,形成职教品牌配套政策;明确奖励政策,对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予以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为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组织保障

() 学院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学院主要领导和企业主要领导组成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项目建设。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建院校院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财务处处长、学工处处长、后勤集团总经理、监察审计成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负责项目的日常事务与管理。

() 成立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执行小组

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由重点专业专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具体负责重点专业项目的实施。

() 成立分项目建设执行小组

分项目建设执行小组分别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技术人员任组长,在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分项目建设工作。

() 成立项目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

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校外教育专家、企业专家构成,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咨询研究与业务指导。

() 成立项目建设纪检监察(审计)小组

由学院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及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仪器设备采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三、经费保障

() 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

通过地方财政、社会引入和学院自筹三个途径筹措建设经费。到2016年职教品牌经费总投入达到922万元,省财政投入500万元。积极引进社会资金,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合作企业以及合作学校向学院投入84万元共建资金。充分利用学院各项办学资源,挖掘办学潜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增加办学收入。同时,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盘活和发展校办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资金筹措能力,力争自筹经费达到338万元。

() 制定管理规定

制定《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职教品牌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加强经费监督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 管理创新、增收节支

通过管理创新、增收节支等多种途径,开源节流,提高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进一步规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监控,加强教育成本核算和投资效益分析,提高建设经费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制度保

()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制定《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和管理规定》等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和完善项目方案设计、评审、实施、监控、调整、验收各环节的各项管理制度,明晰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的责任、权限和任务,确保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力度,扩大与集团成员单位校企合作的协议范围和项目,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吸收企业参与创建。

() 实施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

项目总目标由学院院长负责,各项目分支目标由分支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部门)负责。

() 建立和完善项目实施机制

1.实行项目立项专家论证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责任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的动态检查监管制度、大型精密设备共享共用制度、阶段目标考核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及奖惩,形成激励机制。

2.健全监控机制,建立对项目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计划进行审核、批准的制度,建立信息采集和绩效监控系统,结合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3. 与企业建立合作共建协议关系,明确校企各方责任,完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保证企业投入按期落实到位。


第七部分 预期效益

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本项目预期将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增强职业教育对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的支撑作用。湖北建筑工程品牌建立并发挥作用后,预计每年能为湖北省培养、培训1000015000名服务建筑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建筑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

一、服务湖北省建筑业科学优质发展

通过品牌建设,对接湖北建筑产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企业培训相互衔接的建筑工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湖北建筑产业链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结合,提高建筑工程领域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对湖北建筑业发展贡献度,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持续深化湖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项目的实施,重点建设服务于湖北经济社会和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形成与湖北经济社会和建筑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形成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企业满意度高的目标,持续深化湖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三、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与影响力

通过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集中各方力量,打造湖北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筑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建筑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建筑技术文化传播与创新基地“四个基地”,形成湖北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加强质量创品牌意识,建设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建筑工程职教品牌,促进湖北职业教育的水平整体提高,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

附件一:关于成立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请示


附件二:省教育厅关于同意组建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通知

附件三: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0623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组建起来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第二条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以行业为依托,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在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下,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发起单位,联合相关职业院校、建设企业和有关行业团体共同参与,以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为目的,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形成的、着眼于集团化办学的教育组织。

第三条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接受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集团成员原有隶属关系以及人财物渠道不变。为探索中高职衔接和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在办学模式、有关专业的教学业务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实行相对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组建须遵循以下原则:

1.政府引导、服务社会原则

集团运作除了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外,将主动争取政府相关部门予以政策引导和管理调控,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

2.互相尊重、资源共享原则

在各成员单位产权、所有权和人事关系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成员单位的意愿,在理事会领导下,按照民主集中方式议事,有效集聚职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示范引领效应,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提高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3.责权对等、骨干带动原则

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以协议和契约形式确立责权利分明、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各成员单位按照协议章程发挥其在职教集团中的作用。同时努力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办学水平高、社会效益好、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成为集团的核心院校,充分发挥其凝聚、辐射和引领作用。

4.坚持创新、稳步发展原则

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创举。坚持创新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人的培养与发展为本,从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学制衔接、运行方式、资金筹措等多方面改革创新,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同时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分步骤、分阶段组建和逐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在初建阶段,努力吸收品牌院校和大型骨干建设企业自愿加入;在发展阶段,用良好的集团化办学成效吸引相关院校和企业、社会组织,成熟一个,加入一个。逐步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经济需求和发展环境相适应。

第二章 集团职能

第五条 集团主要职能如下:

(一)研究和制订集团发展规划

积极调动组成单位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完善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湖北省政府对建设业发展规划以及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集团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二)研究和实践新的办学体制

以专业为纽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促进职业院校与建设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合和更广泛的合作,形成校企各方人才资源优化和集聚机制,有助于多出人才、多出思想、多出产学研结合与转化的成果,提高职业院校与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积极推进专业改革与建设,共同研究与探索建设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共同研究与探索建设类专业中、高职学制沟通与衔接问题,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整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研究和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和交流机制,定期开展教师间的听课评课活动,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和研讨活动;加强校际之间、国内外之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支适应建设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团队。

(五)有效推进技能证书培训

积极参与建设行业考核标准制订工作,有效开展集团内各校学生的建设技能培训、考核及证书颁发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为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搭建平台。

(六)全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大力加强集团内湖北省开放实训中心以及相关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实训实习资源,在满足集团内部学生实训需要的基础上强化社会服务与学校的管理功能。同时,借助于企业实训基地和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的联动,实现校企之间的良性合作,进而建立集团内建设企业优先选择优秀学生制度,构建学生就业信息网,优化学生就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七)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和实践问题,不断研究和探索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和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的课题,要兼顾教育科研和建设学科的研究,积极承担企业科研任务,加快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步伐,为推进湖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积累经验,闯出新路。

第三章 集团发展目标

第六条 集团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校校合作,构建职教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推进继续教育,促进行业发展。

第七条 集团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是实现两个对接和完成五种功能建设:

(一)实现两个对接

1、以专业为改革切入点,整体规划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办学层次的节约型和有效性的对接。

2、大力推进校企双方在人才、技术和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有效对接。

(二)完成五种功能建设

1.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要成为中高职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基地。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入开展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和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的研究与实践,为推进湖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闯出新路。

2、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要成为校企合作项目研发基地。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究校企合作、集团化连锁化办学、培训的途径,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实效,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多年来的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要成为建设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积极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整体思考职业教育的理念、教育教学目标、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真正培养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适度的职业(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技术,强健身体,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性建设人才。

4、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要成为中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发挥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在普遍培训、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发掘并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专兼职结合、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热爱建设专业,具有教学与建设企业实践特长、献身职业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学团队。

5、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要成为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基地。积极参与建设行业考核标准制订工作,有效开展集团内各校学生的建设技能培训、考核及证书颁发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为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搭建平台。由此进而建立集团内建设企业优先选择优秀学生制度,构建学生就业信息网,优化学生就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第四章 集团成员及其权利义务

第八条 集团成员分发起单位、核心单位和后续加入单位等。

第九条 发起单位为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加入单位为核心单位,其主要有:品牌职业院校、湖北大中型建设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等。

+ 首批成员单位为自愿协议加入单位。后续申请加入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二)有加入职业教育集团的意愿;

(三)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四)有两名会员单位推荐。

第十一条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享有的权利

(一)集团成员的权利

1.有权对集团的章程、工作方针、工作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参与集团的管理和对集团各项工作的监督。参与制定集团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2.根据发展及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有权向常务理事会、理事大会提出议案。有权参加集团组织的经验交流和科研活动。

3.有权享有集团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料、市场及新辟专业、人才交流、外出参观考察等各项服务。

4.享有集团内师资、设备、场地、证书、考核等资源方面的互利互惠政策。

5.成员学校、企业享有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如下政策支持:

1)成员学校获得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支持。

2)成员学校优先获得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

3)成员学校优先获得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

4)成员学校可被列入高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

5)成员学校、成员企业可获得政府给予的表彰和奖励。

6)成员学校可享受校企合作院校的技能培训费补贴。

7)成员企业可享受“校企合作定向企业的实训运作费补贴”。

8)成员企业可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6.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有退出集团的权利,但必须提前一年提出书面申请,经理事会研究批准,并清理与集团一切经济往来及其他应了事项。

(二)集团成员的义务

1.树立集团意识,维护其信誉和形象,团结互助,为集团的巩固和发展做贡献。

2.遵守集团章程和规定,执行有关决议和工作决策,认真履行各项协议、合同。

3.向集团提供建设信息资料,反馈行业发展情况,通报相关工作进展,定期汇报办学情况。

4.各企业成员单位有责任成为集团内院校的实验实训与产学研基地。

5.各成员院校有责任为企业提供职后培训服务。

6.由集团提供的合作收益项目,按项目总额向集团交纳10%管理费。

7.由集团成员单位提供的合作项目,按项目实际发生成本核算向项目提供草位交纳必要的讲课费、指导教师费、管理费和设施维护费。

8.按集团章程和有关规章要求,主动、负责、有效地开展组织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招生与就业管理、资产管理活动等。并定期向集团汇报工作。

9.集团成员的院校和校企之间有优先接受或挑选毕业生的义务。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集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第十三条 集团受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监督。指导委员会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住建厅等政府部门有关领导组成。

第十四条 集团理事会是决策机构。由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加盟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中核心单位主要领导任常务理事,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理事。其主要职责是:

①审议集团章程,制订集团规章制度。

②研究设置或撤消集团所设的工作机构。

③研究制定集团的工作计划。

④审议执行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

⑤研讨制定集团成员中院校的相关专业改革与建设、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及有关教学改革方案。

⑥推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管理企业出资建设的项目。

⑦审议集团理事提出的议案。

⑧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副秘书长。

⑨审议理事会财务报告。

⑩决定理事单位的吸收或退出。

第十五条 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代行理事会职责。凡涉及各成员单位核心利益的事项均须由理事会决议通过执行。原则上各成员单位推荐2名代表担任集团理事,核心成员可推荐三名理事。理事代表其所在单位参加集团的会议及有关活动。有关单位因公或人员变动需更换理事,应及时通报集团执行委员会。

理事会一般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第十六条 集团执行委员会(兼办公室)是执行机构。由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有关院校、企业推荐人员担任。其中,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负统筹职责。执委会的主要职责是:

 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2.执行集团理事会决议,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

3.实施集团年度工作计划。

4.根据经济社会需要,向理事会提交建设职业教育发展议案。

5.建议理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主要内容;并负责筹备理事会议,起草相关会议文件;审查并提交理事会审议接受新的成员单位。

6.负责集团的内外联络工作。

7.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服务,定期举办校企联谊活动。

8.负责集团的宣传和有关文档管理工作;管理集团各类信息;创办集团网站并维护其正常运行。

9.处理集团财务事项。

10.提交理事会审议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完成理事长、副理事长交办的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 根据工作运行需要,集团下设若干管理机构,其主要有:

1.秘书处

负责执委会有关工作事项。办公室地点设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负责管理和协调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事项,负责各类院校之间的协作事宜。

3.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

负责各院校实践教学的具体事宜。

4.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

负责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事项。

5.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

负责收集、发布建设类人才培养信息和人才供求信息;协调招生计划和就业事项。

6.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

负责培育集团科研开发能力,组织技术研发。

7.财务部(不单设)

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根据工作运行需要,凡新设机构应由常务理事会指定或由集团内有关单位申请、常务理事会同意,设在相应的单位开展活动。

第六章 经费使用

第十九条 集团经费的来源

1.政府有关政策和财政资助、项目资助。

2、由集团提供的合作收益项目所收取的管理费。

3.吸收企业、社会专项投资和合法的社会捐助。

第二十条 集团经费的管理

1.日常经费收支由集团财务部运作与管理。

2.经费支出执行“一支笔"审批原则。

3.集团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每年的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理事会监督。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集团理事会。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于集团成立之日起生效。

附件四:企业、学校共建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协议书



  1. 湖北建设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方案(最终版)20140318改.doc



手机版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copyright ucvc_xxzhx ,鄂ICP备案号:13016952

校址:湖北省 武汉市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藏龙岛科技园区 藏龙大道 28号 ,邮 编:430205。招生:027-81326809,81326808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