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社会评价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效总结报告(2016.2017)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10 查看: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2016、2017年建设成效总结

一、专业基本情况

我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开办于2007年,是学院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培养对象为高中后三年制高职专科类型,现在每年招生学生规模超过200多人,5个建制班以上。已毕业学生累计超1700余人,分布在政府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单位、各级施工单位、从事建筑工程各类管理工作。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达80%以上,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在校生约900余人,专任教师22人,兼职教师15人,其中5名兼职教师均为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除拥有国家级全真仿真模拟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外,还建有招投标模拟、财会管理、建筑构造、造价与管理电算化机房等五个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开展项目仿真实训,BIM技术运用、项目管理沙盘实训等多项实训项目,已建校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30家,用于校企双方联合进行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实施“订单式”培养。

该专业于201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经过三年多的品牌专业建设,该专业在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近三年来专业教师主参编教材38部,公开发表论文42余篇,省级课题立项5项。师资队伍中有副高9人。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经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品牌建设,使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更加充分全面,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衔接更加紧密,完善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螺旋递进,项目导向”2+0.5+0.5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新型学徒制”改革。专项经费的投入,增强了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了校企合作,并可以充分满足实训需求,使实训的开出率达到100﹪,提高了实训室的开放程度,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专项经费的投入,使教师有更多机会进行执教能力学习和培训以及下企业锻炼,以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了课程建设全面持续的进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体系得以深化和改革;专项经费的投入,使专业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保证实现学生对学院的认可度,为学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图 螺旋递进项目导向

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教师实践技能,强化师资队伍业务素质。我们以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为平台,先后参与全国中高等院校第六届BIM和第七届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我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团队参加了比赛,代表队脱颖而出,分别荣获BIM沙盘代表队团体二等奖和BIM5D一等奖荣获BIM沙盘代表队团体二等奖。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吸引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同时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信息,明晰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 参赛团队及获奖证书

2、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

通过基于BIM 的土建类多维共享资源库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共享资源库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主导,融合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借助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心共享平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建立可视化、立体化、虚拟化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图 信息化理论及实践教学

该实训中心建设给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针对课程设置联系性差这一缺陷,学生可以通过BIM 技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整合起来,从而对专业知识有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在BIM技术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 Revit 软件学习如何建模,在后续的施工组织课程中,同样可以利用 Revit 软件得到的模型结合 Navisworks 软件,进行建筑构件的 4D 模拟,生成施工动画,加深学生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的了解,提升学生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如表4、5所示。通过掌握主要的三维设计软件,模拟施工现场管理,以适应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

表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期

课程名称

教学地点

植入内容/

新建课程

BIM技术

第四学期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

工程管理实训中心

新建课程实训

项目管理策划

第五学期

综合实训

工程管理实训中心

植入内容

B5D运用

表 工程管理实训中心服务于信息化课程体系

学期

课程名称

教学地点

植入内容/

新建课程

BIM信息化技术

第一学期

建筑构造与识图

工程管理实训中心

植入内容

3D微课60个互动7张施工图

第二学期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工程管理实训中心

植入内容

3D微课互动20个8张施工图

第三学期

建筑施工管理

工程管理实训中心

植入内容

4D微课50个知识点

第四学期

建筑施工组织

多媒体、任务驱动

植入内容

4D微课31个知识点

第四学期

BIM技术基础

任务驱动

新建课程

Revit技术应用

3、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省级高校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学院专任教师下企业项目、影子工程项目、挂职锻炼项目;鼓励教师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进入企业承担工程项目。通过二年建设,本专业100%的专任教师具有双师素质。通过实施导师制项目、举办公开课活动、举办说专业、说课活动、在教研室展开教学方法大讨论等措施、实施教学过程监督、绩效考核,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特别是从企业引进的教师进行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采取“两阶段实施”一是全面培训阶段,首先要有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让大多数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在学院开展多媒体课件比赛,鼓励教师参与省内及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活动,请表现突出的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及教学资源库共享,激励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提升信息素养的主动性。第二阶段主要培养提高型教师队伍。在暑期开展专业教师进行预算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资料软件培训,组织和支持教师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拓展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接轨,全面提升我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积极鼓励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让中老年教师的高尚品德和精湛教艺在广大青年教师身上发扬光大。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22人,兼职教师15人,其中5名兼职教师均为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

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成效

新增工程管理实训工位60个,建筑面积180M2。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房屋构造、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四门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实训及综合实训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项目建设绩效。新增招投标实训工位30个,建造面积80M2,能满足电子招标投标实训、工程资料管理等实训教学。升级改造计算机房实训室,可进行CAD实训、办公软件实训、工程造价软件实训等。

图 新建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心

5、教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

近三年来,每年培训量超过500人次,每年为企业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和技术咨询近百人次,同时为开展中西部对口支援工作。郭晓松老师于2017年5月派往西藏山南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基地建设对口支援工作。

图 郭晓松老师在西藏对口支援

图BIM入课及软件技能培训班与教师参与社会技术服务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并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图 郭晓松老师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

图 李娟老师进行电子招投标对外交流

骨干教师李娟作为电子招投标模块的培训讲师在河南站与全国高校老师进行了交流分享。

6、质量保障与教学管理能力建设

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保障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建设上水平。

1.实行教师听课制度、联络员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监督和考核标准制度化

我们严格对实施性计划进行跟踪,制订了教师听课制度,兼职教师联络员制度,来监控教学实施情况。特别指定了详尽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制定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考核办法。如《经济管理系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训指导规程》、《经济管理系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经济管理系2017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

2.实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加强教学日常监控与评价常态化

按照学院统一部署,认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师教学自查互查,在自查互查、听课阶段,很多老师不仅就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相互切磋学习,更针对不同专业老师的课堂管理、授课方式进行了互相交流,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手段和能力,同时,提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以教研室为核心,组织公开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试行月度教学质量反馈制度(通过日常查课、学生教学日志反映、学院教学督导室反馈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行“联络员制度”(相关专业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经验交流,帮助兼职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和辅导员听课制度。积极组织并指导教师参加学院各类教学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专业文化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了以“诚信文化”和“鲁班精神”为核心的专业文化氛围,提高素质,塑造品格。表 学生素质拓展和专业文化建设一览表

表 学生素质拓展和专业文化建设一览表

分项总体

建设目标

序号

具体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度

增强专业文化氛围,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和“鲁班精神”

1

开展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命名年度杯赛,扩大竞赛影响力和辐射力度。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每年进行,考试内容根据专业能力发展不断改革,工程造价及管理协会积极推动竞赛的举办,和广联达公司探讨合作举办比赛的方案

100%

2

①深化系列专业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的影响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寓教于乐;②形成以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平台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就业模拟训练、党员培养工作,学生学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100%

3

继续深化诚信教育宣传工作,倡导诚信考场建设,争取10%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班级设立诚信考场。

全系各班都开展诚信考场活动,承诺零作弊,形成良好考风。

100%

图 素质专业文化建设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教育品牌自立项建设以来,各项建设工作在学院领导下按原建设方案有序推进,建设进度顺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

1. 夯实基于施工现场基础能力BIM技术运用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阶段采用基于BIM工程技术利用Revit软件完成3D模型,将工程设计阶段所完成的3D的建筑信息模型导入到广联达软件完成招投标阶段的商务成本报价,最后与B5D软件对接模拟施工动画,在虚拟的项目实施环境下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因素,并通过针对施工过程的问题进行可能的方案模拟,据此对模型和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施工计划优化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模拟发生诸如设计变更、施工图变更、现场签证等对原计划施工方案进行调整的情况,可以通过快速地对工程项目BIM模型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模型来重新组织进度计划。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核心技能是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管理。将工程带进课堂,让学生如亲临现场。

2.基于虚实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训主要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创新能力,能力的培养更重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并参与到项目过程中,在“做中学”中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基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心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际进行工程项目操作的虚拟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掌握建筑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方法、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和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使学生在虚拟的工程项目管理环境中进行操作、控制和思考,实现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特别是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基地建设,使我院将BIM工程技术进课堂有了实训教学应用平台,推进了我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以BIM模型为依托,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规律,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造,将原来的“碎片化”的知识通过BIM模型整合为一个系统知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出相应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实现基于BIM信息模型平台上的教学演示、工程模拟和实训演练,充分利用BIM工程技术来改善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并将这一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应用于其专业群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使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一是教师通过培训,掌握了BIM知识和相关软件操作技能,还进行教学改革和从事教科研项目研究,教学团队站在了最新技术的前沿;二是学生受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到最新的BIM技术,有足够的能力承载各分项的操控和管理,也为他们拓宽了就业领域;三是企业受益。通过校企合作和建设类职教品牌建设,为促进学校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从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3.完善与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接轨的课程体系设置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端技能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高端技能过硬,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并成为专业技术骨干。而执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是学生较快成为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的要件,同时也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证明。完善与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接轨的课程体系设置,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及时修订课程教学标准,逐步实行在校教育和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接受教育和培训,避免造成经费、人力等资源的浪费,保证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筑识图与构造、结构识图与构造、工程经济、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基础、专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目的是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为将来取得执业资格提供理论支持。

选修课程体系设置: 装配式构件制作与安装,音乐鉴赏,国学等。因项目工程师不仅需要较强的、综合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执业工程师。

四、专业建设主要不足与下一步计划

1. 存在的问题

(1)校企文化对接内容缺乏设计

由于校企文化对接内容缺乏系统的设计,使得企业文化对接在教学中不能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不仅文化对接的内容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校企文化对接项目,造成了学生即使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也由于不懂得企业文化,不能较快适应工作内容,使得校企文化对接不能真正的开展,出现了学生重技能而轻素养的现象。

(2)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企业、学校、教师、学员各方积极性如何进一步调动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增加了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对于学校而言,增加了教育教学工作量和管理上的责任;对于教师和企业师傅而言,没有额外增加任何的收入,增加的只是风险和责任;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唯一

受益的一方,但由于学生经常会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往返,安全问题又成为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2.改进措施

为推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全面深度建设,以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历程,创新了“螺旋递进,项目导向”模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执业能力,加强学生职场竞争力。据此,本专业后续计划有:

(1)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企文化对接

首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要达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良好的对接,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优秀文化有效整合,通过教学课堂传递给学生。企业优秀文化的整合包括企业的运营理念、文化标志、企业宗旨等,并将团队精神、沟通意识、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充分融人学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其次应该该让企业多参与教学考评,便于本专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重视企业对专业教学的考评,完成校企文化对接,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多参与企业实践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2)如何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制订或出台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特殊政策,例如生均拨款政策,让企业、学校、教师、师傅看到与其它培养方式不一样的结果,各自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促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良性发展。



手机版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copyright ucvc_xxzhx ,鄂ICP备案号:13016952

校址:湖北省 武汉市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藏龙岛科技园区 藏龙大道 28号 ,邮 编:430205。招生:027-81326809,81326808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