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社会评价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诊断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10 查看:

自 我 诊 改 报 告

__经济管理__系(院)__建设工程管理__专业

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内)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本次专业诊改以2015-2016学年度、2016-2017学年度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各专业填报数据为基础,与标杆学校比对,深入剖析。

本专业于201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经过三年多的品牌专业建设,2016年经省教育厅验收合格。该专业在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近两年本专业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同步上年增长率为17%,在校生人数591人,毕业生就业率97%,专业对口率95%,用人满意度为98%。

本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22人,兼职教师15人,其中5名兼职教师均为行业专家,其中高级技术职称有18人,22人具有造价工程师或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教师76%具有双师资格。近三年来专业教师主参编教材38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省级课题立项5项。

新增实训室2个,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心和电子招投标实训室,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升级改造计算机机房1个,投入资金20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5000元以上校内实训室5个,稳定校外实训积极15家。

在近两年的教师各类比赛中,成绩欠佳;在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专业特色较为鲜明,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衔接紧密,完善了“螺旋递进,项目导向”2+0.5+0.5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新型学徒制”改革。

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自我诊断意见

改进措施

预计成效

1专业建设质量

1.1专业建设

目标达成程度:本专业开办以来,坚持依托行业及市场需求,培养“懂技术、善协调、能沟通、精管理” 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成绩:

1. 2014年经省教育厅立项为“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2016年验收合格。

2. 本专业近三年在校生591人,比上年增长17%;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5%;

3.本专业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数为2505学时(150学分),实践课时比例58%,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时比例:34%、30%、36%;

4.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新增装配式施工工艺等新技术限定选修课,选修课共计11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存在的问题:

1. 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加强提升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能力;

3.学生钻研刻苦、团队协作互助精神有待提升;

4.特色创新课程不显著。

原因分析:

广泛进行深入专业调研,调研对象及企业应具有针对性,调研结果需进行有效分析形成数据,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进行多方论证。

(1)建立校企多方深度合作管理运行机制,深度融合校企合作1家;形成以“天衡学院”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2)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与企业深入合作,围绕建筑信息化、产业化等要求,适应新业态发展实际,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合理布局,形成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

1.2教学运行精细化

目标达成程度:教学管理规范,有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主要成绩:

1.已初步建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资源库建设,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

2.本学期初步运用智慧职教云平台进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信息化教学。

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程度展开力度不够;

2.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革新情况积极性不高。

原因分析:未制定考核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制度政策。

(1)建立教学质量控制标准完善教学程序,规范教学流程;

(2)制定项目管理信息化教学融入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每一位教师将教育教学工作从规范化向精细化发展,教学信息化水平运用达到100%。

1.3学生职业发展

目标达成程度:创建精品社团搭建学生文化活动平台,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等。

主要成绩:

1.课程与二级建造师对接,加强BIM相关考级教学内容;

2.提高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使得学生初步具有其职业发展的优势。

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在职业发展中缺乏主体意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缺乏自主内在学习和发展动力不足;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力度不够。

3.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我校有中高职、专本衔接,但是学生要获得本科以上学历很困难,无法像高校学生那样获得更多的上升空间和社会资源。

原因分析:

学院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扶持性配套政策,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力度不够,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未达到85%。

(1)引入BIM考级;

(2)引进创新创业课程1门;

(3)培养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质。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4)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实施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

1.实现学生毕业双证率100%;就业对口率达到95%;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建各种学习型、创新型社团。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素养。

2专业基础条件

2.1基本条件

目标达成程度: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备满足课程实训要求的实训实验场所,基本条件较为成熟。

主要成绩:

1.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

2.教材大部分均为省级及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共计16门;

3.完成课程标准:共计12门;

4.开发校本教材:1门。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建设较薄弱: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2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11%。

2.教师业务培训和企业锻炼覆盖面不够。

原因分析:未制定考核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制度政策。

(1)加强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及业务培训;

(2)展开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8人次,

(3)建设信息化教材1~2门;

(4)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60%

教学信息化的引入,可以改变教师作为“信息掌控者”的地位,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2.2师资队伍

目标达成程度:按专业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主要成绩:

本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22人,兼职教师15人,其中5名兼职教师均为行业专家,其中高级技术职称有18人,22人具有造价工程师或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教师76%具有双师资格。

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科研、课题不满足现行要求;

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知识储备不够。

原因分析: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年轻的教师较少;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缺少实践经验。

(1)引进双师型教师2名,

(2)在青年教师中选拔教坛新秀的教师分层培养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

(1)聘请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的技术骨干和“楚天技能名师”1名担任兼职教师。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2)至2018年使我专业教师人数增加到25人,兼职教师增加到25人,骨干教师12名。

2.3实训条件

目标达成程度:明确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条件较完善,除拥有国家级全真仿真模拟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外,还建五个校内实训室;校外与天宇造价咨询公司、山河集团、中建三局、大华项目管理等企业建立了1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主要业绩:

1.新增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心、电子招投标实训室2个,升级改造计算机实训室1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5000元以上;

2.新增国字头校外企业1家;

存在的问题:

1.目前实训室的管理不太规范,安全操作规程不齐全,实训室使用的效率不够高;

2.校外实训基地共计15家,校企深度融合不紧密,缺乏沟通与校际交流。

原因分析:缺乏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缺乏企业实训基地的相关使用数据分析。

(1)增加实训室工位数;

(2)软件教学设备改造升级;

(3)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增加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15个;

(4)完成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情况(合作开发课程及教材清单、学生实习就业名单、支持学校兼职教师名单等)。

(5)完成实训中心的建设规划、计划和实施总结等资料的编制。

规范实践教学,提高教学使用率,规范并完善各实验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教学设施的良好运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专业建设成效

3.1教学科研成果

目标达成程度:近三年来专业教师主参编教材38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省级课题立项5项。

主要业绩:

1.完成国家级精品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完成省级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

存在的问题:

1.系部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偏少,质量偏弱;

2.科研课题的总体数量不多;

3.对外服务技术能力偏弱。

原因分析:

1.主要原因有学校制度不够完善,对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不够大;

2.教师申请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和能力不够高。

(1)组织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寻找行业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转型中的课题线索,协同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攻克技术难关。

(2)鼓励教师申报学校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素养。

(1)重视科研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计划;

(2)建立科研团队、培育科研带头人;

(3)建设技术与科学研究机构或平台;

(4)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攻克技术难关,提升教师科研及技术水平。

3.2师生大赛

目标达成程度:依托工程管理工作室,优选学生,广泛参与全国及省内各种技能竞赛。

主要业绩:

1.获得全国项目管理沙盘第六届团体二等奖;

2.获得全国项目管理沙盘第七届B5D一等奖;

3.获得全国BIM毕业设计一等奖。

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2.参与带学生比赛的教师经验不够丰富。

原因分析:教师的技能应用水平有待提升,无相关奖励制度政策,青年教师参与度不够。

(1)完善各项比赛的激励措施,鼓励年轻教师以赛促教,激励学生以赛促学;

(2)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精神表彰,形成长效性激励机制。

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教师实践技能,强化师资队伍业务素质。

3.3专业特色

目标达成程度: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衔接更加紧密,完善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螺旋递进,项目导向”2+0.5+0.5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新型学徒制”改革。

主要业绩:

1.夯实基于施工现场基础能力BIM技术运用综合实训;

2. 完善与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接轨的课程体系设置;

3. 基于虚实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

存在的问题:

1.校企文化对接内容缺乏设计;

2.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原因分析:工程管理类专业带头人顶尖人才数量较小,学术梯队尚未完全成型。

(1)实现专本衔接;

(2)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企文化对接

(3)提升BIM信息化运用;

(4)发挥省级品牌专业,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顶尖的专业带头人团队,形成学术梯队。

在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3.4毕业生职业发展

目标达成程度:按专业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主要业绩:本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高,职业发展前景较好,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能吃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态度较好。

存在的问题:对毕业生的社会调查力度不够,毕业生对母校反馈的信息不完全,往届师兄师姐的传帮带不到位。

原因分析:本专业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太强,传统的联系方式方法难以有效掌握毕业生的真实信息。

(1)加强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联系;

(2)优选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举办“毕业生回头看活动”和“让毕业生讲专业”等主题活动。

配合学院举办成果展,优秀毕业生暨就业之星总结材料。

部门(签字):

注:1.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2.“诊断要素”需对照诊断指标体系中每个诊断点继续细化。

3.“自我诊断意见”需阐明目标达成程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应占一半左右篇幅。

4.“改进措施”需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避免空洞口号。

5.“预期改进成效”指实施改进措施之后将显现的效果,应具体明确并可量化。



手机版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copyright ucvc_xxzhx ,鄂ICP备案号:13016952

校址:湖北省 武汉市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藏龙岛科技园区 藏龙大道 28号 ,邮 编:430205。招生:027-81326809,81326808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www.beian.miit.gov.cn